【百卅天大】传承天大精神,创新医疗未来——访校友成诗宇
2025-05-01
本站讯 在天津大学 130 周年校庆之际,我们采访了材料学院杰出校友、柔脉医疗(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成诗宇,他同时也是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兼职教授。成诗宇在高端医疗领域,尤其是植入式创新医疗器械研发与商业化方面成就显著,柔脉医疗不仅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还在瑞士洛桑设立研发中心,展现了国际化视野与强大科研实力。他以卓越商业才能和创新精神,为社会医疗事业做出积极贡献,成为天大优秀校友代表。
天大助力梦想启航,创新创造社会价值
天津大学是成诗宇梦想起航之地。大一下学期,他便进入材料学院沈永涛老师实验室,开启科研之旅。沈老师严谨治学态度和科研热忱深深感染了他,让他对科研产生浓厚兴趣。在沈老师指导下,他与团队专注碳纳米管等前沿材料研究,成果历经沉淀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 Materials》。这段经历让他体会到坚持与积累的力量,也坚定了他在科研道路上继续探索的决心。在天大,他不仅收获专业知识,更感受到天大人对科研的热情与执着,与同学们日夜钻研攻克难题,加深了对材料科学的理解,为创业之路奠定坚实基础。天大严谨学术氛围和开放科研环境,让他学会在科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跨学科思维能力,成为日后高端医疗领域创新发展关键。
成诗宇深知创新与创造的区别,强调创新是基于真实需求的改进优化,创造是无中生有的发明。创业中,他坚持将创新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柔脉医疗致力于解决医疗领域重大问题,如人工血管、人工皮肤等人体组织修复难题,以及抗衰、长寿等健康需求,通过创新手段将新技术应用于这些领域,为社会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他认为坚持和自驱力在追求个人理想过程中至关重要,创业之路充满挑战,只有真正热爱并坚持下去,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他鼓励年轻一代保持开放心态,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市场和行业变化,同时注重团队建设,找到志同道合伙伴,共同为实现目标努力,将个人成长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创造真正社会价值。
职业规划探索方向,团队人才成就未来
成诗宇的职业规划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他始终坚持兴趣和梦想。从天大毕业后,他进入中科院继续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逐渐明确对生物材料的兴趣。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接触到更多前沿科研理念和技术,为日后的创业埋下伏笔。创业初期,他意识到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必须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商业化运作。他与团队成员一起,将实验室研究成果逐步推向市场,成立柔脉医疗。创业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灵活思维,根据市场反馈及时调整策略,强调职业规划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完善。对于怀揣创业梦想的天大学弟学妹,他建议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将其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同时注重团队建设,找到志同道合伙伴,共同为实现目标努力。
柔脉医疗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成诗宇带领的优秀团队。他深知团队建设核心是树立共同目标和愿景,柔脉医疗致力于解决医疗领域重大问题的愿景吸引了许多有才华的人加入。在人才培养方面,柔脉医疗提供开放平台,让每个人有机会展示能力并不断进步,还建立良好激励和淘汰机制,确保团队高效活力。成诗宇认为,对于有志于进入高端医疗领域并从事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的年轻人才,扎实专业知识是基础,但跨学科思维能力同样重要。他鼓励年轻人才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积累实际经验,提升创新能力,同时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不断探索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柔脉医疗,成诗宇为年轻人才提供广阔发展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在创新中突破。
材料科学引领创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作为材料专业优秀毕业生,成诗宇对材料科学发展趋势有深刻理解,认为其发展趋势是跨学科融合和智能化。在生物医疗领域,材料科学与生物学、医学结合催生诸多创新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未来智能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将成为研究热点。他鼓励有志于从事材料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关注其他相关学科发展,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积累实际经验,提升创新能力,因为材料科学领域创新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融合,只有具备跨学科思维能力,才能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突破。
在当前国家战略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与挑战日益严峻背景下,成诗宇认为学生应注重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社会重大问题,寻找研究方向与国家战略结合点。创业过程中,柔脉医疗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和技术研发方向。例如,针对国家对高端医疗器械的迫切需求,加大在人工血管、人工皮肤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努力实现技术突破,为社会提供更好医疗解决方案。成诗宇相信,只有将个人成长与国家战略相结合,才能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战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力量,同时保持学习热情,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对母校寄予厚望,传承精神续写辉煌
在天津大学 130 年校庆之际,成诗宇对学校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希望天大继续秉承“实事求是”校训,培养更多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在学科建设方面,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强跨学科研究,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为解决复杂社会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在科研创新方面,希望学校继续加大投入,鼓励师生开展前沿性研究工作,为国家科技进步做更大贡献。对于在校学弟学妹,成诗宇想说:“珍惜学习时光,提升综合素质,找到兴趣所在并为之奋斗,坚持下去定能实现梦想,为社会创造价值。”他鼓励学弟学妹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积累经验,提升创新能力,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不断探索新技术和新方法。
成诗宇相信,天大学子将继续传承“实事求是”校训精神,在各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他期待与更多天大人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天津大学是我永远的骄傲,也是我永远的依靠。”成诗宇感慨道,“在天大的学习经历,让我收获知识,学会面对挑战、在困难中坚持。在天大 130 年校庆之际,我衷心祝愿母校继续传承发扬‘实事求是’校训精神,培养更多优秀学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更大贡献。我相信,天大人的足迹将遍布世界每个角落,天大精神将永远闪耀在历史长河中。”
作者:郑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级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生
“百卅北洋 天大情怀”校庆征文活动持续进行中,欢迎师生校友及关心了解天大的社会各界人士投稿天大故事,辑录天大人共同的历史记忆。
请点击链接,了解征文活动详情:
https://mp.weixin.qq.com/s/0BIlXPKMjzRlT2uXpJSwpg
投稿邮箱:tianda130@163.com
(编辑 焦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