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内新闻 > 文化 > 正文

与“求亭临渊”相遇于春暖花开时

      2016-12-18       

  本站讯 (记者 靳莹 )历经百廿年历史风雨洗礼,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凝练下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精神气质,却也不免蒙上历史的“斑驳”和“烟尘”。谁不希望美丽的“家园”容光焕发,年华永驻?从去年起,学校相继对卫津路校区中轴线上的东门、喷泉、广场、北洋亭、实事求是亭等进行立项维修。其它项目都实施了,只有“湖中小亭”——求是亭,因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复建。“每一次改变都是创新的机会”,即使是一座小小的亭子,天大人也不吝以严谨、规矩的“工匠”精神去对待、关照,如今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待到春暖花开时将重回到师生们身边。

摄影  刘齐鹏

  求是亭的复建由32年前的原设计者彭一刚院士亲自把关,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年轻的设计师吴非具体执行。吴非接到的任务是,复建的求是亭,在材料、色彩、比例、尺度都要与以前一模一样。这也是有一些压力的。由于时间久远和当时条件的限制,求是亭的原始设计图已经找不到了。今年4月份,学校师生们重新对求是亭的细部和整体进行了测绘,以详细的测绘数据来做施工图。吴非把新的设计、施工图拿给了彭一刚院士看。“确实是完全根据老亭子的数据来做的。我想当小亭子重新和大家见面时,如果不仔细研究,也许分辨不出是新建的还是老房子”,彭院士说,“如果在施工材料和水平上做一些提升,效果应该比以前的还好”。

  彭院士的要求也是师生们的期待。由于当年经费和施工工艺的限制,小亭子构造简单。它的主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原使用水刷石做饰面,这种施工工艺老旧且容易脱落损坏,这次改用花岗岩饰面来装饰亭子,采用干挂石材的施工工艺。干挂石材施工工艺是将花岗岩用不锈钢挂件“挂”在与混凝土连接的镀锌钢骨架上。“石材原料我们跑了很多家厂商,最后选择的石材颜色和质感与东门的汉白玉过河桥相近,价格却低廉很多,既牢固美观,又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吴非介绍说。

 

  说到周围环境,求是亭北侧的一组建筑,从五、六、七、八、九教学楼到图书馆北馆,都是机制水泥瓦壁顶,过火砖墙身的“传统范儿”。不久前,第九教学楼刚刚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是天津市5项入选建筑和建筑群之一。小小的求是亭和雄浑、古朴的第九教学楼规格不同,风格相近。第九教学楼的设计者是彭一刚院士的导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奠基人之一——徐中教授。该楼于1953年修建,历经唐山大地震而巍然屹立,散发着浓重中国建筑风格。彭院士多年来秉持的“中而不古、新而不洋”的设计风格颇有徐中先生遗风。

  在天大人心目中,建筑承载着回忆和情感。第九教学楼当初还有个别称,叫做“鸽子楼”,不仅是因为楼顶的装饰用的是鸽子,还因为环境好,许多野鸽子、蝙蝠在这里居住,每到黄昏,众多的鸽子在晚霞中盘旋在九楼顶,倦鸟归巢,成为学校的一大景观。1958年毛泽东主席到天津大学视察,与包括天大师生员工在内的各界群众在九楼前的广场上见面。

  不少人以为这栋屹立六十余年依然坚固如初的大楼是用非常昂贵的材料建成的。而实际上,在墙面“火头砖”的背后,第九教学楼竟然是用一层层“三合土”盖起来的。据学校年纪大的老师介绍,当时天大校园,湖泊众多,到处都是不知名的湖,很多建材是用船从水路运到这里。

  据说当时施工要求极其苛刻,用来做混凝土的沙石不能有一点杂质,检测者手戴雪白的手套,随意抓取洗好的沙石,如果发现雪白的手套上沾染一点脏色,沙石就必须重新清洗。就是这样简单却极为有效的方法,保证了建筑的质量。克服条件艰苦,把事情做到极致,这就是天大人的精神和品格,这就是“工匠精神”。

  作为建筑小品的求是亭不能与大体量建筑相较,但也包含天大人的心血。原求是亭的瓦片是从一幢教学楼检修时拆下来的旧瓦。“既然复建,为什么不做得更好?我相信这也是彭先生和师生们的愿望”,吴非说。

  与求是亭隔敬业湖相望的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同样是“小中见大” ,也是由彭一刚院士设计完成的。“王学仲毕生从事于中国书画的研究,且在文学、诗词等领域也造诣颇深,在我心目中他应当属于典型的国学大师”,彭一刚院士表示。落成的研究所粉墙黛瓦,高低错落,能与邻近的化工系教学楼协调统一,既表现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和意蕴,又能给人以质朴典雅的感受。建筑规模虽然不大,但借助内外空间交融渗透和高低错落的轮廓线变化,使之具有丰富深邃的层次感。

  设计王学仲艺术研究所时,彭院士选用了“小青瓦”。“小青瓦”一般用手工成型,在烧熟之后还有一道工序就是洇窑,洇窑之后起化学反应呈现出青灰色,是修建楼台、宫殿榭枋、亭廓以及各种园林建筑的高档古建材料。“小青瓦”为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增添了文人气质和古典韵味。设计求是亭时,彭院士也想用小青瓦做亭面,但是当时经费紧张,无奈放弃,只在屋顶做了一点儿曲线。

  “复建求是亭时,我们打算弥补这一遗憾”。设计和施工人员跑到王学仲先生家乡——山东滕州去探寻,后经多方比较,最终在蓟县找到了性价比高,且颜色品质都较好的“小青瓦”作新的亭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此外,曾悬挂于求是亭上的90周年校庆时陕西校友会捐赠的“实事求是”匾额在施工期间曾暂存放于档案馆。毕竟历经30余年风雨,匾额也有了不同程度的破损。这次,设计和施工人员选用了经久耐用的原木材质重新制作了匾额以备用,原小亭子上的镂空窗花也选用了更好材料重新进行雕饰。

  两个月前,求是亭正式开始重建。原定两个月左右的工期完成重建工作,但为了减少粉尘、控制污染,市政府规定今年所有室外工程一律停工,同时由于施工工艺改变且天气变冷,为保证工程质量,学校决定该项目暂停施工,定于明年3月15日之后继续施工。

摄影 韩宝志

  在学校躬耕教坛六十春秋的已故当代著名书画大师王学仲先生的眼里,校园中有十处胜景,他命名为:“主楼喷泉、求亭临渊、凌桥卧波、科馆绚银、黾园修竹、建系晶阁、畱寮挹翠、荷塘缀柳、石镜涵光、青湖竞渡”,并绘就其中的“八景”定格为永恒。黾翁曾说,天大是一座高等教育学府,更是一座充满审美意趣、人文情怀的殿堂。天大人珍爱求是亭,是人文情怀的体现,也承载着“实事求是”“家国情怀”永远的精神追求。

(编辑 赵习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