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学者开发细菌治疗平台协同重编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用于肿瘤免疫治疗
2024-12-25
本站讯(生命科学学院供稿)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是造成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障碍之一,尤其是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往往以免疫抑制性M2表型为主,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尽管当前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治疗策略(如细胞因子和RNA干扰疗法)展现出一定前景,但由于需要反复注射,效果可持续性较差,疗效有限。因此,开发一种高效、持续的联合治疗策略尤为关键。
近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汉杰研究团队在《Biomaterials》(一区,IF=12.8)上发表了题为“In situ production and precise release of bioactive GM-CSF and siRNA by engineered bacteria for macrophage reprogramming in cancer immunotherapy”的研究论文。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细菌治疗平台,通过两株工程菌的协同作用,持续高效地在体内生产和释放生物活性药物,用于重编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以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
研究团队首先设计了一株工程菌(opto-BL21-sec),该菌株通过引入溶血素分泌系统,并结合光遗传学调控策略,实现了在绿光刺激下持续分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促进免疫抑制性M2型巨噬细胞向免疫活性M1型巨噬细胞的复极化。
其次,团队设计了另一株工程菌(si-SIRPα@OMVs-M2pep BL-ves),可高效生产携带信号调控蛋白α(SIRPα)小干扰RNA(siRNA)的外膜囊泡(OMVs),降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面SIRPα的表达,从而阻断CD47-SIRPα免疫逃逸通路,增强免疫效应。
通过这两株工程菌的协同作用,该细菌原位治疗平台能够实现M2型巨噬细胞的持续重编程,并有效抑制肿瘤生长。该研究不仅扩展了工程菌作为在体“药物工厂”的潜力,也为重编程巨噬细胞以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雅欣,张新宇,徐州医科大学樊亚丽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汉杰、康君,徐州医科大学张英英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本论文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天津市杰青基金、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iomaterials.2024.123037
(编辑 赵晖 王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