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今晚报整版特稿:天津大学如何以花绽放城市诗意

      2025-04-09       

《今晚报》2025年4月9日 08版特稿

4月5日,天津大学2025海棠季校园开放日,随着海棠的竞相绽放,如约而至。双校区繁花似锦、人潮涌动,据学校统计,当日有10万人打卡这一盛会。和大理道的海棠商文旅游览不同,去天大赏海棠,已经是和去武大看樱花一样,成为校园文旅的代表。

自2012年,学校以“海棠”为媒启动首届“天大·海棠季”,满园的海棠,从成为天大人心目中充满情怀的校园景观,逐步成为学校构建多元场景展示的城市文化符号、诗意名片——这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学府花堤的历史绵延

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和津南的北洋园校区里,分别有一条花堤路和花堤道。这是纪念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和另一种春花息息相关,也见证着学校数次易址的过往。

早在1895年,北洋大学初创时的校址就在位于海河岸边的博文书院旧址,此处主体区域现为海河中学使用。这是我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发源地,也是天津大学的第一个校址。1900年,北洋大学堂校址被德军占为兵营,学校被迫迁址到西沽武库重建,背靠位于红桥区千年运河畔的桃花堤。

1928年,在那近100年前的春天,北洋大学以“良辰美景——参观学府还可饱看桃花”为题发出邀请:“当此春光明媚,桃花将开(现已成苞,清明即可开放)为引起社会人士对工业之兴趣起见,特定于清明节前后三日,将该校全部开放,任人参观,现已筹备就绪。”

海棠花盛放的日子里,由学校导观全校,“各部招待员实验各种机器及说明机件标本模型等,非常周至。”北洋大学以花时为期,以校园展示为景,“引起社会对于工业之兴趣”。1935年,北洋大学四十周年校庆之际,由萧友梅作曲、廖辅叔作词的《北洋大学校歌》确立,开篇一句“花堤霭霭,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将春花与校史更加亲密地结合起来。“学府花堤”是近代天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交融的杰作,是天津城市的骄傲,也成为学校闪亮的风景名片。

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1952年,学校迁址到卫津路六里台与八里台之间。

春日花事的美好记忆

1927年的新闻记载中,有这样一则“考据”:“查其处桃林,北洋大学由海大道迁移彼时所种。”种花,成了传统。

根据相关记录,卫津路校区一带,原本土壤的含盐量非常高,许多植物不易成活,但是海棠耐盐碱性好,适应力顽强,于是师生在水利馆周边种下一百株左右的海棠,那是在天大种植的第一批海棠。曾经天大全校师生员工与建筑工人仅用半年多的时间,便在昔日的沼泽地上建起初具规模的高等学府,创造了一年建一所大学的中国高校建设史上的奇迹。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又陆续种下了多批海棠,最多的时候达到1500余株。

如今,卫津路校区有海棠800余株,北洋园校区现有海棠1300余株,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在海棠树下许下“不从纸上逞空谈”的青春誓言。

海棠花事,充满情怀。1957年4月,周恩来总理陪同波兰部长会议主席约瑟夫·西伦凯维兹来到天津大学,参观了实习工厂和水利馆等处,彼时,校园里的海棠春意正浓。

毕业的学子,更是有“春回校园开海棠”的“习俗”了。2004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赵宝明,总是提议把同学聚会的日子定在海棠季,“海棠寄托着我们对母校的思念,是最美记忆的具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孙凯琪吟诵的“曾历春风百余季,今朝愈盛锦成漪”,就是内心的感受。还有爱情,2017年海棠季,刘璐和张昊霖选择回母校拍摄婚纱照,两人都是2008年以同样的高考成绩被同一个专业录取,7年本硕毕业,从擦肩而过到缔结连理,就用海棠见证爱情的美好吧。

天津大学精仪学院退休教师王清月教授办公桌上,有一张在2011年海棠季拍摄的照片,那是老教授在晨跑后驻足欣赏铭德道的海棠花时,偶遇经管学部的同学也在赏花,得知两位同学很快就要毕业出国深造,他便分享了自己在留学期间的所见所闻,并嘱咐二位同学,一定要踏实学习,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照片里的一位同学后来回想时说:“这张照片把我们永远留在了二十岁,留在了天大。”

开放精神的更新传承

2012年4月14日,天津大学举行了校园开放日暨首届“天大·海棠季”活动。

当时,美丽的天大校园内700余株海棠形成了绚烂花海,来自天津及北京、辽宁等周边省市部分重点中学的师生代表及天大师生、校友和其他天津市民2万余人来到天津大学,在春意盎然的天大校园内欣赏春光花景。

当时学校安排了丰富的活动,游客们咨询招生信息、参观校史博物馆、聆听人文社科讲座、观看学生社团书法绘画、乐器演奏和歌舞表演等文化活动,也从此,“海棠季”已逐渐成为天津大学的一种文化象征。

2025年,“天大·海棠季”校园开放日,恰逢建校130周年,“一园新棠百卅春”的主题,双校区开展了体验活动让人应接不暇。

天津大学新工科项目式教学展演、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科普开放日、中国竞彩网重点实验室及多个国家级/天津市科普基地开放日、院史馆群开放日、“海棠创想季”科普文化节、社团文化节、“汉骨民魂”王学仲先生诞辰百年艺术精品展、非遗进校园、高考招生咨询服务与中学生游学参观、羽毛球世界冠军公开课、龙舟项目展演与传播……4个板块、86项活动,畅游花海也在体验校园带来的厚重的大学文化、前沿的科技魅力与蓬勃的青春活力。

去武大看樱花,来天大看海棠,春日的校园文旅,带着浓厚的大学底蕴,成为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笔下的海棠情结,穿越千年在天津大学得到新的诠释。年复一年,海棠花开依旧,而它所象征的大学精神与城市文明,也在这一次次绽放中不断更新、永续传承。

今晚报:http://jinwanbaoepaper.enorth.com.cn

编辑(刘晓艳 李思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