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津大学召开学科建设系列专场座谈会 擘画“强工厚理振文兴医交叉融合”发展新篇章

      2025-04-25       

本站讯(通讯员:戴喜娜 宋旸 摄影:郭程 刘延俊)为深入调研“强工、厚理、振文、兴医、交叉(融合)”学科发展思路,高水平研制学科战略行动方案,系统提升学科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天津大学于4月9日、16日、23日,分别召开传统优势工科组等六场学科建设专场座谈会。校长柴立元全程参与研讨,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胡文平,副校长明东,党委常委、人文社科处处长张俊艳分别参加部分场次活动。

系列座谈会由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统筹组织,覆盖传统优势工科、战略新兴工科、文科、理科、医科及交叉学科。部分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相关院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进行了专题汇报和研讨。两办、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院、国际处、资产处、人文社科处、医院管理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共约170人次参与研讨。

各专场均聚焦学科组的发展现状(特点),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发展举措路径和工作建议。传统优势工科组提出要锚定国家战略需求,以创新驱动迭代升级;战略新兴工科组就瞄准前沿交叉融合,构建大信息学科发展新机制达成广泛共识;文科组倡议应服务国家利益弘扬民族精神,书写“顶天立地”人文篇章;理科组强调要夯实基础前沿研究“底座”,锻造工科创新突破“引擎”;医学组主张要以医工交叉聚势谋新,以临床需求引领创新突破;交叉学科组则建议破除学科壁垒协同改革,创新学科交叉融合体制机制。

01.png

校长柴立元代表学校系统部署学科高质量发展路径,强调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以学科交叉为重点,以标志性成果贡献为导向,分层分类、一体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双一流”建设迈向前列目标。柴立元强调,学科建设应立足国家使命,重构学科发展的基本逻辑;厚植创新根基,激活学科融合的内生动力;深化协同改革,构建标志性成果的贡献导向;会聚资源力量,书写强国建设的有为担当。学科建设将“是否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作为核心评价标尺,对照“学科战略行动方案”“一学科一策”,切实把学校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图、路线图,有效转化为学科建设的实景图、施工图。

03.jpg

常务副校长胡文平强调学科定位精准性决定发展高度,以传统优势工科为例,传统优势工科是学校学科发展的根基,与战略新兴工科、理、文、医交叉学科关联紧密,须协同回归领先领军地位。要明确“一学科一策”,清晰定位战略目标,以及3年、5年、10年分步达成目标路线图,制定明确到人、任务到位、评价有利的详细方案。

02.png

下一步,学校将在充分的学科建设大讨论基础上,对照梳理“一学科一策”“专场座谈会成果”等材料,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资源投入统筹联动,推动形成学校学科建设战略三年行动方案,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综合改革,奋力谱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天大智慧和力量。



编辑(刘延俊 来瑞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