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论坛新工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分论坛举办
2020-11-11
本站讯(通讯员 贾盼 张珊 刘坤)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竞彩网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国竞彩网教育大会、新时代中国竞彩网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日前,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论坛在长沙开幕,论坛主题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国之重器新征程”。天津大学作为召集单位承办的新工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分论坛获得圆满成功。
论坛现场
新工科是主动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是新时代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最前沿和新方向,从“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新工科建设“三部曲”到两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建设在高等教育战线形成了百花齐放、日新又新的新格局,本次论坛邀请到几所典型高校对新工科的建设经验进行了充分探讨,奋力推进新工科教育持续往深里走、往实里去。论坛上,来自工程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中国竞彩网各高校的教师、学生等800余人参会,聚焦新工科专业建设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持续探索实践新工科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催生我国新工科教育发展的新方向。论坛由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原续波主持。
本次会议邀请了电子类、建筑类、电力类、矿冶类的几所典型高校进行交流,并首次引入了新工科教育理论研究探讨。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廷祝教授聚焦“艺术”与“设计”“挑战”“创造”,剖析了新工科多学科交叉复合培养模式,用艺术的眼光进行科技产品设计和创新创造。他认为,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特征是情感特征,可以不懂艺术,但要感受艺术的创新精神,强调“新工科+新艺术”交叉复合,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体验,培养新工科创新人才。同济大学本科生院院长黄一如教授分享了同济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理念、新工科专业建设进展以及课程建设进展。他提出对新工科建设深层次的思考,一是新的专业和旧专业的改造,关键点是交叉复合和分类培养,二是以新工科理念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马廷奇教授剖析了新工科建设的范式转换及实现路径,对范式转换的实践逻辑、研究逻辑、动力逻辑进行阐述,对新工科教育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视角。北京理工大学教务部部长栗苹教授分享了在红色基因传承下,学校进行工程创造、人才培养改革方面的思考与实践。她指出,新工科改革方案要理念变革,促进学生价值成长;体制变革,成立无壁垒的组织与平台;模式变革,开展智慧教育—五维教育;课程变革,制定面向未来的培养方案。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书记范晓慧教授以中南大学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作为切入点,结合矿冶大类工程教育改革实施案例和土木交通类工程教育改革实施案例,分享了中南大学专业改造升级的探索与实践。她指出,工程教育改革要发挥学科优势,实现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造升级,带动相关专业的结构优化。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处长刘崇茹教授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围绕国家经济能源战略、“三协同”育人机制、“一核四维”创新创业体系,介绍了能源电子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体系建设经验。她指出,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举措,如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国际化、“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等。
本次论坛旨在深化新工科专业建设和改革、推动新工科教育迭代创新,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研讨,持续推进新工科建设往深里走、往实里去。据悉,天津大学作为召集单位已连续承办三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论坛分论坛,围绕新工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取得了广泛共识。
(编辑 刘晓艳 郭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