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斗争 马院行动 我们的18天战疫日记
2022-01-28
本站讯(通讯员 寇文静 靳莹)1月26日,一缕晨曦照进冬日北洋园。自这日0时起,津南区调整封控管控范围,北洋园校区解除防范区管控,解封了!这场奥密克戎硬刚之战,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回顾18个日夜的坚守,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众志成城,甘心付出,以文化人,不忘初心,谱写一曲同心战疫之歌。
以文化人 “思想时空”空中课堂开讲
疫情的爆发,打破了平静的校园生活,正常的教学活动按下了“暂停键”。学院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严格落实校园管控措施,全力阻断疫情传播渠道。我们无法继续面对面的授课,无法完成既定的期末考试。为了充实学生的寒假生活,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学院精心筹划,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教师积极响应,全力打造“以文化人 同心战疫”系列线上科普讲座以及邀请16位青年教师举办 “同心抗疫 青椒开讲(博士后专场)”。
颜晓峰院长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将“热点”和“原典”紧密结合,从经典到现实,从理论到实际,为同学们提供了极具思想性和理论性的学术盛宴。引发参会师生热议,纷纷表示收获颇丰。青年教师程斯宇以“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题,与师生们再次回顾中央红军创造的这一人民军队以弱胜强变被动为主动的战地奇观,从党史中汲取抗疫力量。副教授张巍、助理研究员刘博分别以“无心的机器——智能时代的‘工具理性批判’”、“全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多维透视”为题开展专题讲座,为师生搭建线上学术交流平台,丰富师生的校园学习生活、提升学生学术素养。
栉风沐雨 “大白”“小蓝”守候居民师生安康
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每位师生的心弦,也考验着每一位马院人的责任与担当。为了切实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线”,学院10余位老师主动请缨、克服困难、勇毅前行,积极投身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疫情爆发,张凯峰老师第一时间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去,成为了家门口的“大白”,投入到守护居民健康安全中去,成为了女儿的骄傲。李瑞婷老师是一位处于哺乳期的妈妈,疫情来袭,舍下了“小家”,带着家人的殷切嘱托:“你是天大马院的教师党员,一个人就是一面旗帜,要立得住。”栾淳钰老师作为社区志愿者,协助医护人员进行全员大筛、引导居民间隔有序排队、上门登记核对居民信息,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抗疫期间,栾老师还牵挂着在校的同学们,用线上书信的方式与同学们对话,安抚鼓励着同学们。张媛媛老师夫妻搭档,亲身经历社区抗疫一线的艰辛与危险,天寒地冻,物资短缺。为把防护服留给一线医护人员,经常在没有防护服和n95口罩条件下工作。历经波折集齐防护服57套,全部无偿捐赠社区志愿者。王洁老师夫妻在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承担起封控小区居民后勤保障工作,联系供货商,自发组织社区志愿者团队,为居民统计采购需求、采购物资、垫付货款、克服没有电梯的困难,当起了“搬运工”,疫情期间,为社区1300多位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保障。“天大 高老师”,书写在高会霞老师的白色“战袍”上。听闻疫情发生,她安顿好年迈的父母,豪不犹豫地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并且自豪地说“能为社区做点事情是我的荣幸”!作为思政课教师,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院副院长张宇带队,10位教师积极参与宝坻区抗疫志愿服务,大家积极服从组织安排,按照要求,合理分工,认真仔细地整理学生宿舍物品,积极做好物资转移任务,为了保证宿舍的整洁,大家还主动清扫了地面,以至于抢了下一流程专门负责清洁的人员的“饭碗”。林颐老师还没有办完入职手续,收到召唤,毫不犹豫报名参加。这种主动性、积极性,蕴含在每一位志愿者的每一份平凡的努力之中,虽是萤光之微,但是汇聚在一起,形成了战胜疫情的希望之光。
留守北洋园校区的赵海波老师和王龙腾老师作为教师志愿者参与送学生返家服务:查验“两证一码”、组织学生有序登车、入站,有序完成数百位学生的返家交接工作。
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核酸检测筛查在体育场拉开帷幕,一万余名师生将进行核酸筛查检测。“马院学子们,共同抗疫需要我们,有意向参与志愿者工作的同学,请出列!”1月8日,随着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班长张铜在微信群里发出了志愿者召集令。“已出列”、“算我一个”、“我也去”……同学们纷纷回复,毫不犹豫地申请出战。15人的马院志愿者队迅速组建完毕、奔赴现场、投入战斗,同学们从傍晚到次日凌晨三点,面对零下5度的低温,大家不退缩,不抱怨:组织排队、维持秩序、队伍引导、检测扫码......协助学校相关部门和医护人员有序开展工作。
据统计,马院留校学生67人中,一半以上都担任过抗疫志愿者,学生党员尤其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后续几次核酸检测中,志愿者们主要协助医护人员开展工作,从“小蓝”变为“大白”。早晨四点起,晚上十点走,甚至昼夜连转,“大白们”顶着寒风在忙碌。张铜参与了新校区所有核酸检测的志愿服务工作,包括10轮全员核酸检测大筛和4次离校核酸检测,还担任退役士兵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的队长。“面对疫情,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是每一名天大青年应有的担当!”他说。
最硬的担当 最暖的细节 为我们自己鼓掌
疫情就是命令,学院领导身先士卒,逆行管控区,来到师生之间,做一颗“定心丸”。
10日上午,天津大学召开院级党组织书记会。会上,学校党委决定新校区各学院学部党组织书记即刻入校报到,现场办公,守护学院,服务师生。下午,学院党委书记徐斌准备行装,入住新校区。他带足了生活用品,做好了长期在学院安营扎寨的准备。“我们来到新校区,就是一颗定心丸。及时来到同学们中间,会让大家更加安心。”他说。
1月8日上午还在学院参加会议的党委副书记靳莹刚刚回到家中,就接到返回新校区的指令,安顿好家庭和生病的孩子后,迅速到岗。她和辅导员刘楠、杨超首先来到学生宿舍,了解情况,询问困难,安抚情绪。8日晚上,新校区开展首轮核酸检测大筛。当晚温度降到零度以下,运动场上银白的大灯照亮了同学们略显紧张的面庞,老师们边叮嘱学生穿上最厚的衣服,边陪伴最后一名学生做完检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学院师生们站在一起,战在一起。
1月11日凌晨,根据当前天津市疫情发展形势,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工作要求,天津大学连夜组织北洋园校区在校同学参加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检测时间从凌晨1:30持续到7:30,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同学们的等待时间,有序快速的检测,本轮检测采取分学院、分批次、分时段依次到达检测点的办法。学院领导和辅导员根据学校安排,提前预估好检测时间。凌晨4点半,学院办公室的灯亮了,老师们逐个核查学生信息,打印检测登记表,并提醒本硕博的临时“网格员”逐位叫醒同学们。“见证了北洋园的彻夜灯火,感受了三九寒夜的温暖。”学生们说。
因为疫情的发展,部分辅导员和办公室老师居家隔离,但他们人在家中,心在学院,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1月17日,学院举办了师生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徐斌,党委副书记靳莹与留校学生代表进行了交流和座谈,了解学生们学习和生活中的“急难愁盼”,努力进行协调解决,并为学生们发放了防疫用品。1月22日下午,文津书院召开在校师生代表座谈会,围绕2021级大类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的需求和问题进行交流。
学院的工会小家、图书资料室、运动减压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并设计了“天马读书之走进经典”“我的宿舍抗疫日志”“今天你运动了吗”“身边的感动——调研走访”“思想战疫系列学术沙龙”等丰富活动,把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学生们凝聚在一起。老师们到宿舍中去,和学生们聊聊天,玩游戏。瑞雪降临,师生共同扫雪、堆雪人,感受北洋园的安宁和冬日的美好。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这是一次冲破凛冬的暖流。每个人都了不起!让我们继续凝心聚力,从赢了走向胜利。
(编辑 刘延俊 王昊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