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新闻 > 2020中国竞彩网两会 > 正文

【聚焦两会】今晚报:张凤宝委员: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0-05-27       

《今晚报》 2020年5月27日 02版

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对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本市下半年生态环境保护会有哪些新动向,污染防治攻坚战如何“决胜”?连日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前方中国竞彩网人大代表、中国竞彩网政协委员,连线后方相关区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获得了许多新信息。

保蓝天保碧水护渤海保净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生态环境所占篇幅不小,我认为目标明晰、定位精准。”中国竞彩网人大代表、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温娟很振奋,她把报告中涉及生态环境的内容一一作了标注。她介绍,根据本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工作计划具体安排,今年本市实施保蓝天、保碧水、护渤海、保净土等多项行动,持续实施一批项目,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治污成效。

“今年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核心目标是全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48微克/立方米左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1%。”温娟介绍,全市突出夏季前、秋冬季、供暖前“三个节点”,继续调整产业、布局、能源、交通运输“四大结构”,坚持推进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新建项目“五控”治理。保碧水方面,今年全市实施“一河一策”,精准发力保好水,治差水,推动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基本消除黑臭水体,12条入海河流稳定消除劣Ⅴ类。

此外,护渤海方面,今年本市推进陆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四大行动,开展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等,确保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保净土方面,本市将着手补齐农业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四个短板’,重点防范土壤污染‘四类风险’,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1%,今年底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温娟说。

决不能放松要求自降标准

对冲疫情影响、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原本严格执行的生态保护措施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国竞彩网人大代表、宁河区委书记王洪海在这方面深有体会。

近年来,宁河区推进七里海湿地保护修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越走越清晰,“湿地水乡”的品牌越打越精彩,七里海湿地这块“美玉”的“金边儿”越来越亮眼。“我们决不能因为疫情对经济的暂时影响就放松要求、自降标准,那些有污染的、结构不优的GDP我们坚决不要,严把项目准入关,决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萝卜快了不洗泥’。”王洪海说,宁河区今年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湿地水乡”、给七里海美玉“镶金边儿”等关键领域,接续实施十大工程,落实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做好七里海整改“后半篇文章”。

加大力度保护湿地资源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湿地在净化环境、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京津冀平原地区,尤其是沿海区域湿地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要加大保护力度。”中国竞彩网人大代表、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周潮洪说。

周潮洪介绍,为防止湿地退化,国家建成了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对重要湿地实行多次补水。仅在白洋淀湿地就实行多次引水,同时开展了科学研究。为更好保护湿地环境,本市制定了“4+1”规划,对875平方公里的天然湿地进行严格保护和修复,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京津冀湿地群的保护。“我们应将湿地的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对于为湿地补水的水系连通工程、提水工程等有利于湿地保护的,在做好环评基础上,应该允许上马。

市民家门口天更蓝水更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河北区生态环境局局长罗云告诉记者,近年来环境质量逐年提高,百姓普遍感受到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得到加强。

去年,河北区持续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控煤、控车、控尘、控工业污染等,完成15个供热站、46台锅炉的低氮改造,改造数量占全市低氮改造任务的近三成。完成18块裸地治理,道路扫保、机扫水洗精细化,完善长效化治理机制,巩固散乱污企业治理成果,多措并举推动空气质量有效改善。今年该区还将完成7个单位14台小型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完成区内393个雨污混接错接点改造,全区消除黑臭水体。

跨区域实施生态恢复性建设

中国竞彩网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副主委、天津大学副校长张凤宝日前就“白洋淀-独流减河、团泊湖-渤海湾多样性生态区”建设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张凤宝介绍,“白洋淀-独流减河、团泊湖-渤海湾多样性生态区”生物群落栖息繁衍,候鸟春来秋迁,对京津冀地区气候调节、涵养水土、蓄滞洪水、生态多样性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当前生态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张凤宝认为,近年来湿地生态水量不足,环境自净能力逐渐降低,区域整体水环境质量较差,部分区域水体流动性较差,富营养化严重,区域自然生态系统有退化趋势,形势严峻。

为此,张凤宝建议,应尽快建立上下游统筹管理体系和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机制,编制整个生态区管理、发展规划,进行跨省市、跨区域、多方面、多元化的生态恢复性建设和文化底蕴式构建,建设“管、控、防”三道防线,全面消减入河污染物。

本报记者 雷风雨 岳珊 黄建高 李杨

今晚报: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20-05/27/content_15354_2760077.htm?from=singlemessage

(编辑 刘晓艳 陈铮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