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新闻 > 防控疫情,天大在行动 > 正文

【战“疫”志愿服务】天津大学专业化标准化网络心理辅导一直在路上

      2020-02-10       

本站讯(通讯员 赵宏祥)从2020年1月30日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通针对校内师生和校外民众和医护人员的疫期网络心理辅导平台以来,截至2020年2月9日24时,网络心理辅导预约量达161人次,预约人数仍在不断增加;为求助者进行网络心理辅导总计54次,包括17名天津大学校内学生和37名校外民众;累计推送48篇科普文章,阅读量达到23000多人次;累计开展大组、小组督导38次,并在陆续举办提升志愿者团队心理援助专业技能的培训。

十天的时间内,一百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褪去了初建时的紧张和匆忙,扎实稳进,不断完善,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凸显出专业化的团队服务意识。

为了尽最大努力提高服务效果,团队针对性地进行了改进,一是将网络心理辅导的时长由25分钟延长到45分钟;二是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一条校外分线,实现三名咨询师同时在线接待。网络心理辅导的效果得到了求助者的肯定,有求助者结束辅导后专门发来留言感谢心理辅导志愿者的有效帮助。

在工作中整理,在服务中反思,在提供心理辅导服务之余,团队不忘对求助者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从现有阶段的咨询情况来看,网络心理辅导求助主题主要集中于:

(1)对自己或身边亲友可能罹患新冠肺炎的担忧,如:大学生回溯自己寒假返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曾遇到咳嗽等情况,便不停担忧健康问题;

(2)对此次疫情、感染病人、医护工作人员的焦虑、心疼等情绪,如:许多人表示这是从未经历的公共事件,一时难以接受和消化;

(3)因疫情、隔离而打乱日常生活节奏的焦虑情绪,如:有宝妈因为无法按时为宝宝接种疫苗而难过;

(4)因为疫情引发了自己或家庭、人际中已有的问题爆发,如:由于居家隔离导致本就不和的亲子关系更加紧张。

基于上述问题的汇总,志愿者团队以“天津大学心理中心”公众号为主要平台开展科普宣传,“对症下药”,推送了多篇教授关于如何缓解焦虑情绪的文章,力图帮助大众进行自我调整以缓解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目前,公众号已推出的原创文章包括《疫情当下的隐形自我防护:科学态度》《疫情来了,你睡得好吗》《战“疫”心理功夫“秘籍”助你赶走“恐慌”》《积极战“疫”,一起学做心理保健操》等。这一篇篇由志愿者团队中的咨询师们发表的原创科普文章,点击率持续走高,受到大家积极的欢迎和肯定。有同学留言表示相关的科普文章对其帮助很大。这样的反馈给了志愿者们莫大的鼓励,更加有动力继续为校内师生和校外群众输送更多更专业的科普文章。

为了保证为求助者提供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当天的值班督导师会为一线心理辅导志愿者进行案例督导和讨论,两位总督师杨丽老师和李艳苓老师则会为值班督导师进行督导,每周五两位总督导师还会为整个志愿者队伍进行大组案例讨论和案例教学,真正做到层层把关。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还在陆续举办心理援助服务技能及危机干预相关培训,以不断提高志愿者们的胜任力和服务水平。

当了解到河北区望海楼街道各社区的部分居民在疫情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慌、失眠等负面情绪,亟需专业人士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积极与该街道的社区进行合作,协调志愿者团队,将心理援助服务深入社区,帮助社区群众进行疫情期间的心理调适,助力社区打赢这场抗“疫”斗争。

专业化和标准化,是心理工作的重要原则。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用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心理服务为更多疫情中的人们提供精准、有效的心理支持。


(编辑 朱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