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三次科技工作会议】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8-12-14
本站讯(通讯员 邢畅)2018年12月7日,“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研讨会”在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会议室成功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天津大学副校长胡文平、泰国玛希隆大学信息及通信技术学院院长Pattanasak Mongkolwat、泗水理工学院海洋技术学院院长Achmad Zubaydi,以及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东盟国家正在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交流的访问学者及相关单位代表。会议由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凌国维主持。
胡文平致辞
凌国维主持
胡文平首先致辞。他对来自东盟及中国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欢迎。他强调中国与东盟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自2017年“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成立以来,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一直致力于将中国-东盟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落到实处。中心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对促进中国与东盟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深入合作,以及对推动与东盟国家的战略对接,形成一个多层次科技与人文合作交流的机制和平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期待双方共同推动中国-东盟智慧海洋的人才培养、学术发展和科技创新。
随后,胡文平为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委员颁发聘书。
“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主任翟京生向学术委员会成员介绍中心建设情况。他从中心成立背景、组织架构、已开展工作和未来工作计划几个方面,向大家做了详细介绍。他谈到,中心将设立智慧海洋教育学院、智慧海洋战略研究所以及智慧海洋联合实验室,从人才培养、战略研究、科研合作三个方面,持续加深与东盟国家在智慧海洋领域的合作。
《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学术委员会章程》讨论及中心发展建议环节由学术委员会主任潘德炉院士主持。学术委员会成员对学术委员会权责范围、议事程序等进行更为细致、严谨的讨论,并对部分章程进行了修改。各位专家对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明确了“智慧海洋”中“智慧”的定义,指明建设“智慧海洋”是一个从“数字海洋”到“透明海洋”再到“智慧海洋”的过程,要用数字信息来认知海洋,用分析信息来服务海洋,要加大力度进行人才培养,“共建”、“共享”智慧海洋平台,推动中国和东盟产学共同发展。
随后,嘉宾们一同参观了海洋学院教学、科研实验室。
下午,嘉宾们围绕“中国-东盟智慧海洋建设”开展论坛,中船工业系统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谷昭民、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环境地理中心海洋信息化部副主任姜晓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七研究所科技委主任赵子阳、印尼泗水理工学院Raja Oloan Saut Gurning副教授、Edwin Setiawan博士分别围绕中国-东盟智慧海洋合作、海洋信息化建设、船桥智能化发展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主题报告,与师生们共同碰撞思想,交流经验。
按照天津大学第三次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指示,海洋学院根据发展实际情况,着力扩大学院科研国际影响力,以“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为平台,根据学校“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部署,逐步布局与“一带一路”国家联合共建实验室、联合申报国际科研项目、联合发表学术成果,加快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未来“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将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智慧海洋领域的合作,与东盟国家一道,共同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编辑 赵习钧 刘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