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故事】穿越百年,打开“老北洋”图书的记忆
2015-11-10
张亚娟
新馆初开,百廿华诞。用什么方式向校庆献礼,给新馆添彩呢?这个任务交给了馆里新成立的“特藏与素质教育组”。
大家积极响应商量此次活动的主题,最后确定搞一个北洋早期的藏书展,取名“书的记忆”。
正值7月酷暑,书库中闷热难耐。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中完全没有这些一百年前老号书的数据。打开尘封已久的书库,只能靠人工一本本挑选。大家克服暑热,汗流浃背,拍去尘土,欣喜地发现早期西文图书的风采不减当年,一切苦累皆抛之脑后。挑书、除尘、分类、建目录、打包、布展,一项项工作紧锣密鼓地按计划进行着。大家的心愿,就是一定要在开馆和校庆时让师生及校友忆起当年北洋园的风貌。
挑书、除尘,建目录 ,布展
特展主要选取了1200多册1937年前的西文藏书,依据北洋大学早期校名变化,分成三个部分,即北洋大学堂时期、北洋大学校时期、国立北洋工学院时期。这些西文古籍年代久远,涉及的学科内容广泛,大多为精装书,装帧精美,弥足珍贵。
我们在此次布展中发现的最早入藏图书的时间是1903年。据史料记载,截至1934年,我校馆藏西文图书21256册。抗战期间北洋大学图书资料损失惨重,抗战后从天津市立第一图书馆收回散失图书200余箱;从德商新华公司、美商慎昌洋行取回抗战前寄存的图书60箱,再有李书田院长从西安辗转带回的一些西迁图书。在布展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了李书田、魏承孝等人的借书记录卡。整理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带有抗战纪念意义的图书,看似普通的卡片清晰记录了我们民族和我们学校曾遭受的大劫难和大胜利,控诉了7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抗战复校后,为补充馆藏,大量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向图书馆捐赠图书,其中就有著名校友叶叔衡、李安格等人的毕业赠书。有一本书的扉页上写着:“邓乃友,1951.1月8日,光荣地走上了祖国的国防岗位,谨以此书赠给母校”,字里行间洋溢着自豪、喜悦和对母校的眷恋。
李书田借书卡,抗战纪念图书卡片,赠书
此次特展中还挖掘出一批具有文史价值的我馆的馆藏章。如北洋大学堂和北洋大学校时期的藏书票,如今这些珍贵的藏书票已有上百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应用较早的藏书票,同时还有一部分馆藏章充分揭示了院系调整时期的历史。这些图书均盖有原校图书馆印章和天津大学图书馆印章,它们形式各样,精细美观,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和鉴赏价值,是我馆又一独特的宝贵财富。
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校
我们还从馆藏珍贵文献中发掘整理特色资源,经数字加工后现已建立了“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此次校庆我们还特别在新老校区图书馆同时推出了“古建影像: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图片展”。
院系调整图书
“书的记忆”是别样的校史见证,巍巍学府继续演绎着属于自己的大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