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新闻 > 史绍熙诞辰百年 > 正文

【纪念史绍熙诞辰百年】唐景莉在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6-09-25       

《中国高等教育》总编辑唐景莉在纪念座谈会上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特别高兴能够来到天津大学,参加“纪念史绍熙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天津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史绍熙先生在1982年底至1986年初担任天津大学校长,他在综合化办学、高水平培养、国际化交流、本土化发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的很多“第一”。

  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前已经进入推进“双一流”建设的今天,史绍熙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科教兴国战略,在中国可谓深入人心。1977年,邓小平同志在科教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国想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先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中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深入探索这一战略的理论内涵、运行机制和时间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史绍熙先生,正是因为他在科教兴国道路上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作为中国第一位内燃机领域的博士毕业生,史绍熙是我国著名的工程热物理学家、燃烧学家和内燃机专家,为我国内燃机领域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并带领中国内燃机学科走向世界。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曾任天津大学的校长,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邓小平同志召开科教工作座谈会时,他就是受邀代表之一。正是小平同志的那番话,激发了他为科教兴国而先行的决心。在担任天津大学校长期间,他认真探索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提出综合性大学办学思想,抢抓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他积极倡导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欧美日十余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成功举办第18届国际内燃机会议,推动学校教育对外开放;他扎根中国本土办教育,倡导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双严方针”,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结合国家需求与学科前沿开展内燃机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他为党和国家贡献了毕生的力量,为中国高等教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创办于1965年,原名为《高教战线》,1986年更名为《中国高等教育》。作为教育部创办并主管的新闻学术期刊,《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以“正视听、明学理”为刊训,高度关注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趋势,高度关注高教行业的典型人物。杂志第18期特别刊发了《史绍熙:科教兴国的先行者》,以此纪念这位为科教兴国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学者。今后,《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社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天津大学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加强高教人物的研究和报道,为高校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滋养和实践借鉴。

  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编辑 赵习钧 文字整理 张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