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新闻 > 校园观察 > 正文

【校园人物】一年借阅482册书 天津大学这名博士生平均每天读1.32本书

      2017-04-24       

    本站讯(学生记者团记者 罗晴阳 张昱珑)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天津大学2016-2017年度阅读调查报告出炉之时,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5级博士生沈丛以482册的借阅量居于阅读榜榜首,成为当之无愧的阅读之星。

  一年借阅了482本书,平均每天阅读1.32本书,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沈丛介绍,他借的书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也是最主要的,是和科研和作业有关的,包括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信号处理,生物信息,并行计算等;第二类是技术类,包括各种编程语言,操作系统以及软件开发等;第三类是外语类,主要是英语学习方面。虽分为三类,但都与学习科研直接相关,少有用于消遣的书籍。

  一天读1.32本书,确实有些困难,沈丛也表示,他并没有对所有的书都精读。但有些书,即使不全文浏览,他也会挑一些重要的章节进行反复阅读。“比如多元统计的书,虽然整本的书我不精读,但是某一个章节也许我经常使用到其中的公式,肯定需要反复阅读。”

  面对当前有很多人无法静下心来读一两本书的现象,沈丛表达了他自己的看法:“大多数天大的同学都能耐心阅读学习的。图书馆通宵自习室10点以后仍济济一堂却肃然有序安静学习就说明这一点。”沈丛还说,“大家都这样学习,我是跟着大家这样学的。”

  有关读书,沈丛认为对于研究者来说,读书更意味着读论文,特别是英文论文。而对于自己为何借阅如此多的书籍进行阅读,他解释道:“我自己很多时候还不得不需要补充大量的知识作为科研积累。”沈丛也表示,在精力足够的情况下,通过读书挖掘专业研究思路也是很有必要的,他自己在博一时就曾借助图书馆的书籍完成各种作业,丰富知识。

  “读书笔记实际上是对书本知识最好的总结。”沈丛很注重读书笔记的作用。他同时建议读书还是得兼顾时间,泛读和精读相结合,“尤其是研究生,更应该将书本上的知识和收获应用于科研方面”。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生,沈丛平时阅读了大量的计算机方面的书籍,他也推荐了一些计算机方面的书,“比如周志华的《机器学习》,李航的《统计学习方法》,麻省理工的《算法导论》,韩家炜的《数据挖掘》,迪达的《模式分类》。此外《鸟哥的linux私房菜》、吴军的《数学之美》、《人月神话》等等都是计算机专业目前的必读书。”科研以外,他也推荐了一本特殊的历史书——《明朝那些事儿》,尽管他本人也没来得及看完。“我目前读书更多的是为了补充科研知识,辅助写论文。但是客观说,除了科研,如果我们真的有了自己的时间,读书是非常必要的。从书中可以学习到健康知识,礼仪规范,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对方,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到更多的风景。”

  除了沈丛外,天津大学的陈阳和李梦天分别以173册和281册的借阅量成为本科和硕士阅读之星榜首。(图片由沈丛提供)

  (编辑刘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