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内新闻 > 观点 > 正文

网易财经频道:专访管理与经济学部主任张维

      2014-10-14       

天津大学张维:商学院有传播商业伦理责任

  【本期导读】:商学院在天大改了名,不叫学院叫学部。商学院办学爱跨国,如此流行为哪般? “毒奶粉”“毒胶囊”,企业无下限,教授能“治”吗?究竟商学院学习是否为企业家必须?管理的真谛又是什么?敬请收看本期《问答商学院》,有请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主任张维,为您细细道来。

不叫学院叫学部

  网易财经:张教授您好!欢迎您做客网易财经《问答商学院》。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恐怕需要您先和网友们讲一下,为什么天津大学的商学院不叫学院,而是叫管理与经济学部?

  张维:这个可能跟中国大学的发展阶段有关系。因为中国大学的学院设置,跟西方的大学学院的设置,比如美国,是非常不一样的。美国大概的学院,就是分成两大类,一大类叫作Art and Science,就是人文和科学。他们认为,这一类是研究比较纯粹的、学问的,一些基础性的、知识的、规律的东西。那么另外一类呢,可能就划成professional这一类的,也就是属于专业型的这种学院。

  专业型学院,包括工学院、管中国竞彩网、法学院、医学院等等,都是属于这一类。所以,你如果按照这样去划分的话,你到美国去看,他们的学院大大小小是非常不一样的,而且有些学院、有些系可能跟哪个学院也不属,它可能直接就是一个学校的。我猜测这个跟他们西方文化的多元化有一定的关系。

  但中国不是。中国如果我们要划学院的话,第一,这个学院的个头儿一般都不会相差得太大,不像美国这么悬殊,而且个数也会比较多。我们有很多学院都是系翻牌出来的,因此就比较小,但这种小的话不太利于学科的整合、交叉这样一些发展。

  同时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如果你这个学院太多了,学校管理的复杂度就会提高。因为按照我们一般的管理学校的说法,管理是有一个幅度的,超出了范围,你的管理效率就会下降。所以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很多学校就开始实验所谓的“学部制”,就是把一些相近的学科的学院,都整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学部。有一段时间是这种趋势,所以学部制大概是从这个角度过来的。

  具体到天津大学的话,你做了学部,又有学院,实际上等于在管理的层级上加了一层,也会损伤管理的效率。那怎么平衡这件事情?其实这就涉及到高等教育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就是它企图通过学部制的改革,把学校原来的一些权力,资源分配的一些权力,下放到学部这一层面。

  这样的话,可以由学部根据相近的学科群的特点来管理,来进行分配,来进行决策。正是由于有了这个下放,才使得我看上去多了一层,而实质上并不是完全多了一层。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学部制的改革。

学部制有利于资源整合学科交叉

  网易财经:除了权力下放外,天津大学的管理与经济学部和其它学校相比,还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张维:我们这个学部里头是涵盖了所有的经济管理类的项目,都在我这儿,这个跟其它的很多学校是不一样的。很多学校,比如说经济学院是跟管中国竞彩网分着的,公共管中国竞彩网跟管中国竞彩网也是分着的,那我在这儿不是。我们所有的这些都在我这个学部的帽子底下,而且我们很多老师有非常强的工程教育的背景,那么因此的话,这样一种大的学科的交叉,我觉得可能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特点。

  因为中国这个行政管理还是蛮有一些作用的,如果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单位,那么你合作起来相对而言就困难一些,如果你同属于一个行政单位,合作起来就会比较容易一些,而我们恰恰利用了这样一种优势。比如说,MBA、EMBA、MPA等等这些项目可能在很多学校都是单独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运行着,那这个跟它自己支配的资源,跟它的组织方式有密切的关系,那当然很好。但是在我们这儿呢,如果我这样去运行,可能就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把它整合起来。

  比如说招生,我可能有一个招生办公室,这个招生办公室可能会负责所有的这类项目的招生,那么这样的话,就有利于我自己把事情整合起来,提高它的效率,同时在学术上有更多交叉学科的研究、知识,包括教育的提供,因为现在大家都需要,教育也是一个多学科的。

跨国合作办学是需要

  网易财经:现在商学院都很喜欢跨国跨校合资办学,您对这种合作怎么看?

  张维:我们当然也跟兄弟学校一样,我觉得我们大家都非常注重教育合作,不管这种合作是跟国内的,还是跟国际的。当然现在大家关注得比较多的是国际的,因为MBA本来就是个舶来品,那当然我们需要更多地跟国际的同行去合作,来提高我们的质量,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其实你要关注到,现在的经济是一种全球化的经济,如果商学院的目的是培养管理企业的人,或者领导企业的人的话,那么全球化经济里头企业就是全球化的,所以我们必须跟别人合作来培养这样的人。

  我们举个最近的例子,就是我们跟普渡大学做的合作。美国普渡大学,在美国是极强工程背景的一个非常好的学校,那么天津大学也有类似的这种特色,所以去年四月份我们去访问他们,然后他们院长又过来,那么大家彼此觉得非常相近,我们就一起加入了他们的一个EMBA的合作项目,他们叫IMM(International Master of Management)。

  那么这个就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项目,它现在是在几大洲招生,学生来自北美的大概能占50%左右,然后欧洲的,包括中欧、西欧、北欧的,差不多能占30%左右,那么还剩20%大概就是亚洲和远东地区的一些学生,那么这个学生群体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那师资呢,就是来源于这几个合作的学校的,教学也是在不同的地方来进行,它是一站式、一站式的来进行,那么对于培养这种全球化的人才,应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因为同学们在一起,他们会互相交流他们自己的经验是什么,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长的老师,那么能够扩展我们自己师资的资源,到不同的地方去学习、去看、去了解,在地方再请的一些讲座,或者是一些参观,都能够让他们亲身地体验到不同国家、不同经济里头的一些特点,那个比你在课堂上抽象地去讲一讲要好得多。因为他们的学习过程是一个Team Work的过程,一个团队学习的过程。所以他们做的那些个项目,都是跟他们企业密切相关的项目。

  可能那些问题就是他们企业里头来的,因为学员来自于不同企业,来自不同经济里头的,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那么这些问题可能是永远你在一个国内的学校,不管这个国内是哪个国内,是中国的国内,还是外国的某个国内,他都是不能够见识的。那么我们还有其它的一些合作项目,都是类似的情况。所以我讲合作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需要。

商学院改革要随环境发展而变

  网易财经:关于商学院,尤其是MBA的改革,已经谈了很多年,您觉得目前改革得怎么样?

  张维:我觉得是这样,管理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1908年商学院在世界上诞生以来,它当时的本身的目的,就是要为了培养那些个去管理企业的人。那么我觉得到现在为止,这个基本的目的没有变化。但是我们面临的环境有变化,你要去管的那个企业也有变化,那当然你的教育项目就应该随着有所变化。

  比如说举个简单的例子,可能我们的商学院里面的教育,它大概是教育你在一个大公司里头怎么去管理好这个企业,但是事实上呢,这种大公司现在已经有很大的变化了,比如我是一个跨国公司,我以前可能大,但是我一直是在国内的,组织机构也很复杂,我这个数量也很庞大,那是一种管理模式。但是现在全球化,使得我这个管理人员需要更多地派出一些到非本国的地方去工作,领导一些东西,那么你原来的那种教育模式可能就不太适应这样的东西。

  或者说,我们可能通过调查发现,我们培养的学生出来大部分都到了那些比如说金融机构,或者是咨询的这类机构,它是一种服务性的行业,而不是传统的制造性的行业,那这时候它所要求的技能等等可能又跟我们的教育相差的比较远。所以你要不断地去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环境的变化来调整你的培养的方式,培养的方案,所以我想这是全世界的商学院都面临改革的问题。

网易:http://money.163.com/13/0227/07/8ON2ODK000254T4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