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宕昌美育教学实践课堂
2024-08-16
本站讯(通讯员 曹雄 王用源),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天津大学)组织师生社会实践队前往宕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扶项目”美育实践活动。项目旨在发挥学院学科优势,助力提升宕昌县美育教师的美术艺术素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承与发展。
7月27日下午,学院英才副教授曹雄为城关九年制学校20余名五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手工泥塑”实践课堂。泥塑艺术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随着时代发展,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曹雄引导学生了解泥塑材料的特性,感受形体语言的魅力,并鼓励学生们观察家乡的山川、建筑、人物和动物等形态,思考如何运用泥巴将这些元素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手工泥塑”美育实践课
在掌握泥塑基本方法后,学生们开始自由创作。曹雄指导学生利用油泥材料,将自己的生活、兴趣、梦想和情感融入作品中。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手工泥塑”美育实践培养了学生对艺术语言的感悟和运用能力,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观察和思考。同时,实践课程强调个人表达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更加关注内心世界的表达。
课堂上,学生们表现活跃,积极与老师互动,纷纷表示泥塑创作趣味盎然。课程结束后,学生们意犹未尽,将剩余的材料带回家,继续探索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此次美育实践活动得到了城关九年制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专题讲座
7月29日下午,曹雄在城关九年制学校面向宕昌县美术教师代表作了题为“立体构成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的专题讲座,这也是“天津大学-宕昌县海棠大讲堂”的课程之一。
曹雄带领美术教师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详细讲述其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如何传入中国。他深入剖析了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形式美法则,为在座教师们揭开了立体构成的神秘面纱,使老师们对这一领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曹雄将理论联系实际,针对中小学美术教学,探讨了立体构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他运用生动的案例和多元化的呈现手段,展示了如何巧妙地将立体构成融入日常美术教学,以及如何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教学活动,实现教育教学的多元化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意潜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曹雄还介绍了AI软件在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体现了科技与艺术教育的当代融合。他表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天津大学)以“科技+艺术”为手段,促进中国语言文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利用AI软件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为美术教育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编辑 刘延俊 王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