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内新闻 > 科研 > 正文

中国地震学会构造地貌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津召开

      2024-03-27       

本站讯(通讯员 邵延秀)2024年3月22-23日,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地貌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大学承办的中国地震学会构造地貌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构造地貌前沿与宜居地球研讨会在天津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刘丛强院士、方小敏院士和倪四道院士,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21所高校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以及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由构造地貌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教授刘静主持。

折页英文版_画板 1.jpg

天津大学副校长马新宾出席开幕式。他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学科布局和复建地学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他希望此次会议能够凝聚专业力量,共同推动构造地貌学的前沿探索,为地球科学研究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本次会议承办单位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刘丛强在致辞中感谢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指导、会议组织委员会和学生志愿者的辛勤工作,并介绍了地科院的发展历程,期待与更多学者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多学科、多尺度、多要素、多过程综合研究的系统科学问题,共筑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明天。

北京大学张进江教授代表中国地震学会简要介绍了构造地貌委员会的发展历程,强调构造地貌这一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和谐友爱的团队精神,希望相关专业委员会在已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熊巨华处长介绍了2024年度自然基金项目申报情况,强调了地学基金基础框架、前沿发展、强化需求、内力提升四大属性,并指出基础学科交叉融合是一大趋势,对构造地貌等前沿科学的融合研究表示鼓励。

FDA90488401BFCF7A729DA3456E_4606F277_19D8F.jpg

会上,中国科学院方小敏院士和倪四道院士、南京大学鹿化煜教授、李高军教授、成都理工大学李忠权教授、天津大学徐海教授、北京大学宋晓东教授、兰州大学袁道阳教授等结合《青藏高原北部隆升-剥蚀风化-干旱粉尘-碳循环-全球变化动力链过程》《大陆极浅源地震研究进展》《2023 土耳其大双震研究与启示》等最新学术成果做主旨学术报告,引领了相关领域创新发展的思考和讨论。

857C1AE81A3CBB4DDD83478F3C2_7E92DBBB_29B33.jpg

本次会议设立了三个专题,包括50个口头报告,对构造-气候-地表过程的耦合及圈层相互作用,构造地貌、活动构造与链式地质地表灾害,多时空尺度的地貌过程、演化与机制,构造地貌学研究的新方法与技术以及构造地貌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和学科交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会议促进了构造地貌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在科学研究、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探讨,搭建了学术成果和经验交流的平台,取得圆满成功。

(编辑 刘晓艳 贾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