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育报:天津大学退休女教师“续约”银龄计划 刚过完65岁生日,她又去了新疆
2024-03-13
《天津教育报》 2024年3月13日 A2版
本报记者 彭未风 通讯员 刘晓艳 2月22日,已经退休10年的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燕又一次奔赴新疆,“续约”银龄计划,开启了她人生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支教。此前的2月11日,她刚刚过完65岁生日。
杨燕记得,上一次支教,还是40年前。当时她响应号召,参加了“天津首批讲师团赴偏远地区支教”活动,在蓟县(现蓟州区)下窝头中学支教一年。2023年,已退休多年的她申报了银龄计划,赴新疆政法学院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身体不太好的她,最初报名时告诉自己“只干一年”,但当一年期满学校领导找她希望“续约”时,她几乎没有犹豫就同意了,理由很简单:“工作还没做完,这里需要我。”
两次支教,都有人劝她“太苦,别去了”,但显然杨燕没有把这些“苦”放在心上。
“要去看看大美新疆,要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一年前,当得知银龄计划天津大学对口校新疆政法学院需要一位心理和思政方面的教师时,已经退休多年的杨燕报了名。事实上,尽管已退休多年,但她从未离开过讲台,先后在天津大学和天津仁爱学院兼职授课。杨燕从之前参加银龄计划的老师口中得知,那里无论是气候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比天津艰苦些,但那里的确太需要人了。
新疆政法学院位于新疆西南部的图木舒克市,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常年风沙。新疆政法学院是一所2021年10月刚刚挂牌成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校园也是近年刚刚建成,绿化的树木还没有长大成荫。“但条件比我想象的要好。”杨燕说,到新疆政法学院后,除了水土不服让她肠胃不适和脱发外,她很快就适应了当地的生活。
“现在大家生活条件都好了,不会苦到哪儿去。”杨燕说,她曾经在1986年参加天津首批讲师团赴偏远地区支教,当时在蓟县下窝头中学支教一年。那一年中,她每月只能回家一次,而且只能回家洗澡。当时有人劝她,“你瘦瘦小小的,受不了‘苦'。”但杨燕还是毫不扰豫地去了,那一年虽然生活条件不如市里,工作也很忙碌,但这段不一样的经历却丰富了她的人生,那也是她第一次支教。
在新疆政法学院,杨燕发现有“干不完的活儿”。她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和督导工作,培养心理咨询队伍,进行心理公益讲座和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过程中的招标采标工作等。除此之外,她还被任命为基础教学部副院长。在这里,杨燕感觉"要完成的工作每天都是‘铺天盖地’”。
杨燕去之前,新疆政法学院有一个心理教研室,但当时是以教学为主,一般高校心理中心有的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职能都是空白。事实上,国家对于这所学校的投入非常大,场地和实验设备都非常先进,但就是缺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没有一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没有一名教师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都是三四十岁的青年人,眼界不够开阔,经验更显不足。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起来,首先是带着大家调研,“忙的时候一个月出差四次”。除了自己要完成200多个课时的教学任务、杨燕还抽时间去听青年教师的课,指导他们提高教学水平;遴选新的教材,召集大家集体备课,根据学生情况重新梳理教学大纲;同时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工作,鼓励并指导大家参加精品课讲课大赛,技能大赛等,不少教师获了奖。杨燕从零开始,做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并带领青年教师一起提高心理咨询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基本功能一步步完善起来。
为了照顾杨燕,已经退休的老伴儿从去年5月来到图木舒克,却看到她天天忙得像陀螺。原本打算好好看看“大美新疆”,杨燕却一直抽不出时间。直到学校放暑假了,老两口才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
银龄计划一年的服务周期很快就在忙忙碌碌中过去了。就在杨燕要回天津时,学院领导希望她能续约。心理中心建起来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是啊,工作还没有做完,这里还需要我。咱们来就是作奉献的,就是来干事的,得把工作干完。”经过考虑后,杨燕答应留下来再干一年。
“我能预见,这所学校的未来一定会非常美好,但眼下的确太需要人来建设它了。”杨燕说,这一年的工作让她收获满满,尤其是看到教研室的“小孩”们那么努力,看到他们取得的成绩,自已也感到非常欣慰。
经过这一年,杨燕也深切地感受到“建设边疆”不是一句口号。边疆的确太需要专业人才了,但支教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把东部的教育理念和技术等带过来。在杨燕看来,“这里更需要年轻人来奉献,他们来这里会大有作为。”
(编辑 刘晓艳 田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