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新京报》:张中祥:零碳产业园建设意义重大,需突破困难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2022-10-01       

本站讯(通讯员 白华兵)“双碳”目标是国家审时度势、完全自主做出的战略选择,其制定考虑了前沿的气候变化影响的科学研究发现、国内发展和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国际气候谈判,还是欧盟即将实施的碳关税,都会对具体政策实施产生一些影响。

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卓越教授,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新京报零碳研究院“零碳三十人”智库专家张中祥。

9月28日,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苏州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商学院举办。在以“双碳目标和欧盟碳关税下中国碳市场与零碳园区建设”主题演讲中,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卓越教授,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新京报零碳研究院“零碳三十人”智库专家张中祥表示,“双碳”目标是国家审时度势、完全自主做出的战略选择,其制定考虑了前沿的气候变化影响的科学研究发现、国内发展和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国际气候谈判,还是欧盟即将实施的碳关税,都会对具体政策实施产生一些影响。通过更多实施有效市场手段,加快碳市场建设,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来实现“双碳”目标。当前,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1+N”政策体系,“双碳”工作有了比较清楚的路线图,需要加强操作层面上的部署和落实,推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低碳绿色发展。

在具体的实施领域,张中祥认为工业园区的低碳和零碳发展非常关键。中国竞彩网有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2500多家,碳排放约占中国竞彩网总排放量的30%,占中国竞彩网工业碳总排放量的80%多,是完成“双碳”目标过程中的一块硬骨头,自然成为工业绿色发展和能源低碳化转型的重要载体。这也是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打造100个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试点的主要原因。

从国际视角看,张中祥指出,欧盟计划实施的碳关税,将间接排放,也就是生产用电的排放,也纳入征税范围,纳税覆盖的行业范围大幅扩大,建立低碳、零碳产业园并推动生产出口产品的厂家向园区集聚,也不失是化解碳关税影响的途径之一。

建设零碳产业园是个系统工程 需解决好众多问题

张中祥说道:“工业园区低碳化发展就应该成为政策上的着力点,而这也是企业的商机。事实上,当前零碳产业园区发展火热。”张中祥表示,要真正建设零碳产业园区的话,就要从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全方位系统性融入零碳理念,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整合节能、减排、固碳、碳汇,依托零碳操作系统,实现园区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

张中祥解释,零碳园区的建设,包括对现有园区的改造和新建两大类。对现有园区的改造,这就涉及到摸清家底,数字化改造,进行低碳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赋能、产业优化,建设园区低碳零碳发展的长效机制等;另外一种是新建,也就是从零到一。

“现在各个地方都想做这件事,因为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也是推行新型城镇化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最广泛的空间载体,所以将在国家实现双碳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零碳园区也成为了新能源跨界行业争先布局的领域。”张中祥说,“我想特别强调的是,虽然国家倡导,但建立零碳园区的时候还是要考虑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另外还是要考虑经济成本,让投资大项目包括园区能够有经济逻辑性,零碳并不是零能耗,如果零碳绿电成本过高,生产过程能耗高能效低,都会影响产品成本和竞争力。”

张中祥指出,缺乏从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全方位系统性融入零碳理念,零碳转型与持续发展难以平衡,零碳园区建设路径尚不清晰,建设零碳园区的技术不成熟,零碳、负碳技术成本太高,相关利益方激励机制、成本分担、利益分配、风险分担存在不兼容、不平衡,以及零碳产业园标准不统一,这些都制约着零碳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建立长效机制。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苏州研讨会现场。

零碳产业园4.0阶段即将来临

张中祥认为,零碳也不一定完全是绿电,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抵消碳排放,从而达到零碳目标:“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因为国内零碳产业园区分的时候,仅单单考虑是不是使用绿电,按照绿电的比例来确定零碳园区的第几阶段,如果达到100%绿电,就是3.0阶段。但是客观来讲,仅仅考虑绿电比例,既没有反映零碳产业园区的特征,也没有考虑我们所处的工业跟园区的发展阶段,不科学也不全面。”

张中祥提出了具有零碳+工业4.0+产业园区4.0的综合特征的零碳产业园区4.0阶段,这也是融合了零碳系统,以智慧化、大数据、万物互联为特征的工业 4.0时代,具有产城融合、创新驱动和复合经营特质的产业园区4.0阶段,是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园区。

针对零碳产业园特征,张中祥解释,这是以零碳为能源基础的新工业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些工业和产品虽然高能耗,但是社会还是需要的,这就可以到零碳园区来发展,从而推动零碳产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区域增加低碳转型的功能。

因此,零碳产业园区至少涵盖了零碳能源系统、零碳新产业与技术,智能基础设施,具有智能管理内核,能够为社会绿色转型发挥作用。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白华兵 编辑 陈莉 校对 陈荻雁

本文链接: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66442129614239.html

(编辑 刘延俊 张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