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天津日报:“红叶季”新创意 写给明天的自己

      2021-10-18       

《天津日报》 (2021年10月18日 08版)

本报记者 仇宇浩 文并摄

在津城高校最美的一片红叶墙下,给明天的自己写一封信,将未来几年的心愿封存于此,待以后的“红叶季”亲手取回──昨日下午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开启的“秋愿·2021第三届红叶季”活动上,这个富有创意的新环节──“写给明天的自己”,引发了学子们的强烈兴趣,为一年一度的“红叶季”活动增添了浪漫色彩和人文关怀。

踏着金黄的落叶,走进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大门,大楼巨大的墙面上,灼灼红叶映入眼帘。秋风吹过,红叶飘落在澄心池的水面上,与斑斓的锦鲤相映成趣。旁边的草地上竖立着几根“红叶诗柱”,古诗词里吟咏红叶的名句,为眼前美景增添诗意。设置在风景最佳位置的打卡点,吸引了一拨拨学子前来打卡拍照。绿竹旁,“写给明天的自己”活动区域,尤其引人注目。三座“心愿台”立在澄心池畔,摆着笔和彩墨。领取了心愿卡后,学子们可在此写下自己未来几年的期许、愿望、向往和小目标,装进信封。心愿卡的副券恰好是一枚“红叶”,可以剪下来,当场穿上丝带或流苏,做成书签。三个不同颜色的信箱,分别标着2022年、2023年、2024年三个年份,想把信寄给哪一年的自己,就投进哪个信箱。到了那一年的“红叶季”,便可以凭借“红叶”副券,取回自己的信。

冯骥才对学子们说:“当明天的你拆开几年前写给自己的信时,看看你是否实现了愿望,成为了你曾向往的那个自己?”冯骥才透露,“写给明天的自己”将成为以后每届“红叶季”的常规活动,“这个浪漫的行为,不仅能帮助青年学子们留住时光带给自己的一份充满情感的纪念,还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人文教育,能不断启发他们对自我和人生的追求、认识及感悟。”

澄心池另一侧的“诗歌音乐沙龙”,由学子们自发表演:中外诗文朗诵、吉他弹唱、口琴笛子演奏、弦乐四重奏,以及翩翩起舞,享誉中国竞彩网的北洋合唱团也献上他们的歌声。诗人徐志摩的铜像旁边,一面“红叶诗墙”贴满了今年“红叶季”征集的摄影、诗歌作品,引人驻足欣赏。还有喜欢画画的学子,背着画夹来这里写生,或捡拾红叶,制作叶脉画……伴随着诗歌与音乐,大家徜徉在优美画境中,尽情享受美不胜收的秋日浓情。

春有海棠,秋有红叶,“红叶季”已成为天津大学在“海棠季”之外的另一个校园文化品牌。“秋愿·2021第三届红叶季”由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主办,天津大学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共青团委、图书馆共同协办。

天津日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1-10/18/content_158_5156689.htm

(编辑 董玥欣 郭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