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光明日报头版:科研中怎么“挑大梁、当主角”

      2021-10-08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03日 01版)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青年科技工作者学习中国竞彩网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来自各个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就怎样成长为战略科学家,如何“挑大梁、当主角”以及对于人才评价体系有什么寄望,积极建言献策。

怎样成长为战略科学家

中国竞彩网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战略科学家”让参加座谈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心向往之。围绕怎样才能成长为战略科学家,他们各抒己见。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赵巍胜看来,要成长为战略科学家,首先要长期奋斗在科研第一线。“如果不在科研第一线就把握不住方向,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让最懂这个领域的科学家来牵头,而不是论资排辈。”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何元智认为,战略科学家和普通科技工作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战略视野。“青年科学家向战略科学家迈进,首先要能做到理论和技术融合。科学家要有产学研用全链条战略思维、战略视野。”何元智继续分析说,战略科学家的跨界能力也非常重要,“跨界对于思想火花碰撞非常有利,建议要为青年科学家提供跨专业、跨领域、跨学科,更大范围的平台机制,形成横向跨界融合的机制体制。”

真正做到世界一流也是何元智心目中战略科学家的标准。何元智建议针对重点领域打造科研高地,牵头国际上的大科研计划。“让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中可以更高效、更方便、更快捷地跟世界接轨,形成世界一流的学术交流平台,帮助青年科技工作者向世界一流科学家迈进。”

成长为战略科学家,还要在“卡脖子”技术和战略性资源开发上狠下功夫。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和地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猛介绍,我国25种战略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战略科学家不仅要解决‘卡脖子’难题,对于战略性资源开发也需要加大力度。”

“挑大梁、当主角”该如何做

中国竞彩网总书记对青年人才的厚望也让大家激动不已。围绕在科研中怎样“挑大梁、当主角”,大家纷纷建言献策。

“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我们见证了国家的强大,也清醒地看到很多关键技术还存在差距。”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刘明侦说,“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增强使命感,也要静下心来,青年人做科研有时急于出成果,想做短平快的成果,但突破性科研成果需要时间求证和积累经验,平衡成果的输出和作出真正对国家有价值的技术,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她同时也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挑大梁、当主角”,就要勇于维护求实求真的学术生态环境。“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在学术上敢说真话、说实话,保持自己独有科研特性,这是所有科研工作者应该有的共同追求。”刘明侦说,希望能够倡导和鼓励科技工作者共同营造求实求真的生态环境,更好面对新兴技术发展,有更开放更包容的空间。

王猛认为,要“挑大梁、当主角”,就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扎根边疆,永远工作在地质工作第一线。还要坚持科技创新,参与国家大科学计划,寻找和实现科技突破。

“我们现在要不断解决‘卡脖子’的问题,能不能形成以攻为守、反守为攻的策略,增加民族自信?”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表示,希望有更多渠道让杰出青年科学家崭露头角,发挥青年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

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什么样

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能够激发创新活力,充分释放人才红利,青年科技工作者对人才评价非常关注。

“怎样才能把人才评价好、发现好、使用好?”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徐闯表示,人才评价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重大需求,建议聚焦分类评价,先行先试作表率。“围绕能力、贡献、价值三个关键词,在青年科技奖、创新争先奖等知名的人才荣誉品牌上先行先试,探索建立人才分类评价体系。”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建议,人才评价体系应该给予科研人员更多信任和自主权,允许失败。“创新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这种情况下可以给容错空间。如果评价体系过于追求短平快,就不利于创新。”

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巩金龙认为,当前我国破“四唯”取得一定成果,进一步推动了人才“帽子”、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但‘唯帽子’的情况仍然存在,建议请真正在一线的、顶尖的专家按照需求导向,从国家的战略需求进行整个体系尤其是技术体系的人才评价设计,重点引导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人才和领军人才成长。”

(本报记者 詹媛)

光明日报头版: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10/03/nw.D110000gmrb_20211003_3-01.htm

(编辑 焦德芳 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