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今晚经济周报:风雨中做事 阳光下做人——记青年主持人韩会亮

      2016-12-26       

  

  《今晚经济周报》(2016年12月23日 11版

  作为一名演员,韩会亮主演过《小房东》、《烈火凤凰》、《白芳礼》、《新来的李老师》、《麦积山的呼唤》等多部影视剧,用艺术表现力弘扬社会正能量;作为一名主持人,他主持过各类晚会数百场,凭借过人的功力荣获了“中国竞彩网最佳主持人奖”。凭努力搏未来是韩会亮的人生信条,他身上有一股难得的拙劲,遇事总是甘于下笨功夫,沉下心来投入角色。他坚信好演员不需要背景,只需要一颗对艺术真诚的心和敢于不计回报的努力。

  立志以知识改变命运

  踏上艺术之路近20年,韩会亮一直游离在明星生活之外。他人生的关注点不是喧闹的外界,而是着重于自我的累积。采访中,他出口成章的背后隐藏着常年浸染诗书的文化积累,让人赏心悦目的健硕形体则饱含了多年健身苦练的坚韧品性。他说:“不管时代如何改变,艺术工作者的本分与操守必须坚守。”

  时针倒转至1995年。12岁的韩会亮顶着热辣辣的日头,弯着腰在田地里一棵棵地拔着卷心菜。父亲告诉他,每拔一棵菜,就意味家里有一元钱的收入。累到直不起腰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一棵菜,从父亲撒种、种植、施肥……辛苦一年的收入只有1元钱。”他看着父亲日渐苍老的身影,从心底涌出一股豪气,立志要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全家人的命运。

  “我出身普通农村家庭,改变命运的唯一办法就是好好学习。”笃信“知识改变命运”的他,其实并不清楚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立志”。“我唱歌很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他坐在餐厅的红色靠背椅上,随口哼起《海阔天空》……歌声一出口就震住了现场所有人。他笑说:“当年也是这般场景,所以我萌生了报考艺术院校的想法。”

  报考声乐专业要考钢琴,农家娃韩会亮压根没见过钢琴,指望家里培养也不现实。万般无奈中,他只得放弃了这个心愿。“我那时候四处寻觅各艺术院校的招生简章,发现表演专业只考核‘声、台、形、表’。招生负责人说声乐考试是唱歌,这个我擅长!”阴差阳错间,韩会亮的人生融入了“艺术表演”。

  他揣着母亲给的50元“巨款”,带着一瓶水就上路了。倒了好几趟公交车后,司机说再也没有公交车能到学校了,让他打车前往。“我舍不得花钱打车,走了两个半小时才赶到学校。”一路上光喝水没吃饭的他,终于在老师下班前赶到了学校。一张口,满嘴的津南口音惊了所有老师,“老师问我,普通话都不会说,将来怎么做演员!”等到开学时,韩会亮还没来及品味升学的快乐,就因为这一嘴津南口音被全班同学笑话。于是谈论起做演员这件事时,从来没有同学看好过他。

  “当时每学年的学费是3800元,对我们家来说就是天文数字,全靠父母下地种菜挣出来。母亲对我说:‘既然你有志气好好学习,咱家砸锅卖铁都会支持你!’”同学们的不看好、父母的全力支持,让他必须勇往直前。这样的经历也令他从那时起便不在意天赋、更看重努力,他崇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始终用刻苦学习来回报父母对他的培养。

  以拼搏证实能力实力

  转眼到了高三毕业季,中央戏剧学院成为每个学生的考学目标,韩会亮也不例外。“我到现在还清楚记得,考前辅导班的学费是每星期1380元。这太贵了!我根本承受不起!”他对自己的专业水平非常自信,计划越过考前辅导班直接报考。为了摸底学校的情况,他专门跑到北京,“我在中央戏剧学院门口站了半天,得知学费等各种费用加起来,每学年需要12000元。这对我的打击非常大,因为家里根本负担不起。”他眼睛湿湿地望着学校大门……想起自己多年的努力,只觉是“黄粱一梦终会醒”。

  回到天津后,他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巧的是单位对面就是天津大学。“我每天上下班都路过天津大学,有一天无意中得知他们要开办表演专业了!”兴奋不已的韩会亮一路跑到学校,四处打听校长在哪里。保安得知他只是考前咨询,指路让他前往学工部。“我不知道自己当时哪里来的勇气,直闯办公楼。”敲开办公室的门,恰好赶上学工部开会,他面对一屋子的老师直接问道:“如果我考上了天津大学,你们会不会因为我是贫困生而不让我上学。”这时,一位老师走过来,亲切地介绍自己是学工部部长李一丹,“他说他保证天津大学绝不会让贫困生因经济问题而辍学。”这个场景令韩会亮一生难忘,“我当时感觉天都蓝了!”他转动手中的水杯,一字一句地说:“能够重燃艺术梦想的那份激动,你能体会吗?”“话剧事件”揭开了韩会亮执著艺术事业的“野心”。“什么叫成功呢?我将其定义为更加完善的自我,那我只能加倍努力学习。”他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化为一种实际行动:学习、感悟;再学习、再感悟。“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同学是老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很少会问老师,还有更难更有意思的东西吗?”所谓“熟能生巧”,刻苦用功撬动了韩会亮“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他总是期望老师教授的东西再难一些、再涩一点,对知识和技艺的渴求渐渐蜕变为他的生活乐趣。

  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大学后,韩会亮过起了最单调的大学生活,学习、吃饭、睡觉是他学生时代的全部内容。入学不久,学校组织新生到北京观摩话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戏票加来回路费只收50元。即使如此便宜,韩会亮也承受不起。碍于面子,他装作毫不在意地告诉同学,家里有事去不了。“同学们在北京看了一天话剧,我在练功房练了一天功。自己心里想的是,大家都在学习,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他一堂又一堂课追着专业老师的询问,成为全系有名的“旁听生”;他一遍又一遍请老师指正他的动作与语言,成为老师眼中最熟悉的大男生。“大学四年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人要懂得自我施压。”他翻阅老艺术家们的传记,发觉老一辈艺人多是苦出身,是生活的艰难和敢于自我磨砺成就了他们。他说:“人懂得有韧劲去磨砺自己,这是青年时期人最大的成长与收获。”

  转眼又是毕业季。天津大学请来天津人艺的老院长许瑞生指导毕业大戏——津版《家》。“最受欢迎的角色是好演且出彩的,其次是彩不大但好演的,最不受欢迎的是难演的,角色再有彩大家也不愿意演。毕竟栽在毕业大戏上,影响不好!”但韩会亮恰恰就接受了一个表演难度极高、人物色彩非常鲜明的角色——大管家。

  “大家都不愿意演大管家,我也不愿意啊!”许瑞生老师认为此角色非韩会亮莫属,并坚信他能演好。面对许老师的深深信任,他咬牙扮上了这个角色。这之后,他读原著、看有关民国时期的纪录片,到处找老照片……天一亮,他就穿上戏服找感觉,同学们说他魔怔了。排练时,许瑞生指导他时就说了四个字:“感觉不对”。他回去反复读剧本,剧本空白处写满了他对角色的分析。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不知不觉间浮了上来,他心里默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厌其烦地在宿舍里独自演了几十遍。再去走戏时,许瑞生的眼睛亮了,以一句“有影子了”的评价给予他极大的肯定。

  毕业大戏结束后,许瑞生特意跟他说:“你是干演员的料,我以后有戏一定找你。”捧着毕业证的韩会亮以为这只是许老师随口的笑谈,“人家那么大的腕,想不起来我也是正常。”没过多久,韩会亮就接到了许瑞生的邀约,请他跟郭德纲、闫学晶合作,在电视剧《小房东》里扮演小裁缝。后来又请他到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轻喜剧《福星临门》做主要演员。

  以言行传递大美品性

  从演员到主持人,在韩会亮看来都是艺术工作,本质上都是用艺术的手法去诠释生活的感动。人生这条路,他一边行走,一边观察,一边体验,将所闻、所见、所思、所想融进表演的两大要素形体与语言中,再将之运用到主持工作中去。“艺术工作做到最后就是提升自我。”他说:“心中有艺术,处处是舞台。”每一场晚会在他看来都是一场艺术电影,同样需要控制场面、掌握节奏、把握基调……他说:“主持人是整场晚会或节目的灵魂。”

  “我认为主持人的工具不仅是语言,还包括形体、气质、内涵,乃至于生活方式。这一切都向观众传递着个人的生活状态与追求。”他读书写字,在笔墨间寻求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道”;他健身修心,于坐卧间捕捉慎独怀德的“人生操守”。“艺术工作者通过艺术表演向观众传递真善美。在我看来,这份职业最重要的职业操守是表里如一,倾抱写诚。”

  追梦人心声 用艺术弘扬人生正能量

  聊起30岁以后的人生诉求,韩会亮指着书房里那幅“风雨中做事,阳光下做人”的书法作品,笑称那便是勉励与隐喻。

  “中国文化中有一个很高级的智慧叫‘外圆内方’。‘圆’在我看来,不是圆滑,而是圆通,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深厚的人生经历与深沉的文化修养。”竞争激烈是大众对这个圈子的普遍认识,但韩会亮的“争”永远都是“自争”,“推翻昨日的自己,建设更好的自我。”他认为,人生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不断地完善自我。

  今晚经济周报:http://epaper.jwb.com.cn/jwjjzb/html/2016-12/23/content_31_1.htm

  (编辑 赵习钧 王陟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