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从天大地科到联合国,他看见了更广阔的世界

      2024-07-07       



938920F2D868A7E4C5DE78B144E_EFB31565_1E54E.jpg

(图1)王源涛个人照片

本站讯(通讯员 唐阳)王源涛,天大地科院2023届环境科学专业硕士毕业生,在校期间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校级优秀硕士毕业论文等荣誉,毕业后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下前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多边基金秘书处实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多边基金秘书处成立于1991年,坐落于加拿大蒙特利尔。该基金的主要目标是协助发展中国家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中规定的义务,致力于扭转地球臭氧层的恶化趋势,在推动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初识联合国

“在硕士阶段,我主要围绕大气环境化学开展研究。研一时,我的导师傅平青教授在《大气环境科学》的课程里向我们介绍了人类当前面临的环境化学问题:臭氧层损耗。20世纪7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发现,由于大气中含有卤素(如氯和溴)等气体的积累,臭氧层正在变薄。后来,英国南极调查局的研究人员进一步拉响了警报,认为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是由冰箱、空调等产品中使用的氯氟烃(CFCs)引起的。因成功解释了氯氟碳化合物(CFCs)破坏地球臭氧层的机制,墨西哥化学家马里奥·莫利纳(Mario Molina)与另外两位来自美国和荷兰的化学家共同获得了199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这也是迄今为止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给大气化学领域的科学家,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了关于限制使用破坏臭氧层物质的国际公约。

1987年9月16日,为了避免工业产品中的氟氯碳化合物对地球臭氧层继续造成恶化及损害,联合国邀请所属的26个会员国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著名的环境保护公约《蒙特利尔议定书》。“专业课上学到的知识燃起了我对于大气环境化学研究的兴趣,也让我了解到了大气化学研究对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如果能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的环境治理工作之中,一定能收获十足的成就感。”正是专业课上的星星之火,前往国际组织实习的想法在王源涛的脑海里逐渐萌生。

B4E964A1F39FA8279E6985D2EFE_E2809818_4083E.png

(图2)《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环境气候效益(臭氧层空洞科学评估报告:2022)

二、走近联合国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且不放弃的人。“天津大学为我了解国际组织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和资源。”王源涛在研二时经过重重选拔加入了“天津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领军班”。在那里,他聆听了国际组织专家、官员讲述国际组织任职经历,学习了有关可持续发展、全球化等全球治理相关的知识,对国际组织运行机制和工作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正是在领军班,我发现环境科学专业在国际组织中大有可为。”王源涛参加了一系列全球治理线上课程,在《博弈论分析与实践:以全球环境问题为例》《联合国公文阅读与写作》等课程中均取得了90分的成绩,为进入国际组织实习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0F856F6EDF27716272108027E3E_517CA6FB_5C1E6.jpg

(图3)参加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课程证书

三、在联合国成长

“提到联合国,很多人会觉得略显神秘。然而身处其中,你会发现它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大力倡导平等、合作与包容。”王源涛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调研“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气候情景的内容和应用,相关工作将用于定量评估《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环境气候效益;二是整理、分析与《蒙特利尔议定书》和《基加利修正案》活动有关的数据和信息,相关工作将汇报给多边基金执行委员会第九十四次会议;三是协助秘书处更新《含氢氟氯烃淘汰管理计划》数据库,该数据库即将应用于“多边基金秘书处”的官方网站。

FC001A12D43AD8BBC7203379434_6AE38953_55087.jpg

(图4)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作照

当谈到在实习期间工作的最大挑战时,他坦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实习生,我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这个组织的运作架构、工作的重点,并思考我能为这个组织带来什么价值;二是融入集体,学会以团队协作的方式推进工作。我所在的地区办公室有正式员工及实习生近30人,大家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的不同国家和地区,讲着不同口音的英语。作为实习生,我要学会主动与同事构建联系,请教工作内容,从而推动项目进展。” 在联合国,每个人都是“外交官”,在人际交往的点点滴滴中塑造着他人对中国人的认知与印象。“在国际化的办公环境中,你经常能听到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中文(我有时会和中国籍同事讲中文)的声音,感受不同文化碰撞的魅力,这是联合国最有趣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312D1D89876DFA5D0C90B3FA157_A3ECD978_620FA.jpg

(图5)与多边基金秘书处的职员及实习生合影

“联合国实习让我体验了一种从更宏观的视角和更长的时间跨度来认知事情的思考方式,更让我领会到了一种超越国别和民族、久久为功的使命感。这一感受来源于我的领导,一位来自美国的意大利裔官员,Federico San Martini博士。在加入联合国之前,他在MIT取得了大气化学的博士学位,随后为美国政府工作了数年。当我得知他是马里奥·莫利纳(Mario Molina)教授的学生时,内心无比激动和敬仰(我想,这或许是我离诺贝尔奖得主最近的时刻),也明白了他来到这里工作的初衷。”

EF83D85739995E9A543BF766049_496699EB_2B0E7.jpg

(图6)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高级官员Federico San Martini博士合影

与Federico交流后,王源涛了解到当前对于《蒙特利尔议定书》环境气候效益的评估并不准确,忽略了社会经济的影响。因此,需要应用更加公平和实际的评估模型,用来推测不同气候变化调适与缓解政策下导致的臭氧层消耗物质的排放情景。在随后的实习期间,他调研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气候情景的内容和应用,并将工作内容向秘书处的全体成员进行了汇报,得到了首席官员Tina Birmpili博士的好评。“因为没有环境经济模型的背景,这项工作刚开始对我来说比较有挑战性。但好在硕士期间接受了基本的科研方法训练,因此我能很快地学习并理解领域内的新知识。我还记得在工作一筹莫展的时候,向两位有“模型”经验的硕士同学请教了一些问题。”王源涛笑道:“所以,完成联合国的这项工作并非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努力。”

E858390E75E87290B13E2C7B5F7_8EDC6CDC_3EA5B.jpg

(图7)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多边基金秘书处首席官员Tina Birmpili博士(曾任希腊环境部部长)合影

作为地区办公室,我们的工作内容相较总部而言更加“接地气”且“有迹可循”。有数据表明,《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及其《蒙特利尔议定书》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方面最为成功的多边条约。它每年预防约2030万例皮肤癌病例,并在保护粮食生产和生态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实习生,我能运用我的知识与背景解决问题,为所在团队带来新鲜活力,我想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也是实习生工作的意义所在。”

回顾在联合国的这段经历,王源涛说:“我至今仍十分怀念实习期间遇到的每一位同事和领导,他们给予了我极大的关爱、尊重和自由。特别要感谢一位中国籍的高级官员王晓娟女士。实习期间,她在生活和工作上对我这个中国实习生照顾有加,我也多次与她讨论项目进展。王女士经常对我说,‘我们是来联合国最早的一批中国人,那时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摸爬滚打走到今天。现在看到中国派出更多的实习生加入国际组织的行列,由衷地为国家的发展感到高兴。’从她的话中,我感受到了早一辈中国籍联合国人对晚辈的关怀,更感受到她对祖国的拳拳心语。”

BD49B5FB34A3DBEE99529D43FDA_7171665F_660A1.jpg

(图8)与团队里的中国籍(或有中国血统)成员合影(右一为王晓娟女士)

四、参与全球治理,前往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随着国力强盛,我国对国际发展合作越来越重视,比如成立了国际发展合作署、牵头成立了亚投行、新开发银行、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等等。然而,相较于我国实力的增长以及对联合国会费的贡献比例(约15%)而言,中国籍国际职员在联合国系统内占比仅有约2%。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生,王源涛希望地科院有更多青年学子能够了解联合国、前往国际组织工作。与环境科学相关的国际组织除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各个秘书处和公约之外,还有近年来非常有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以及联合国的各个专门机构,例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气象组织(WMO)等等。

“最后,我要感谢学校和学院为我们提供如此丰富多彩的国际化培养资源。特别是地科院这片沃土,让我在研究生阶段培养了对环境科学的兴趣、使我领悟到全球环境治理的意义及其对人类社会的价值。”不久前,王源涛已经结束在联合国的实习期,赴瑞士攻读环境科学博士学位,然而,他与国际组织的故事并没有画上句号。他期待,毕业后能继续投入大气化学研究和全球环境治理的工作中,继续完成他走向国际舞台的梦想。

BEED06B5201224F79DA630B8AD9_B778D13A_59BBB.jpg

(图9)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万国宫前

(编辑 焦德芳 贾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