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津大学举办2024年“医学+”专项基金项目培训会

      2024-06-20       

本站讯(通讯员 徐卉子)6月14日-15日,天津大学举办2024年“医学+”专项基金项目培训会。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天津市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处处长刘洪亮,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基础研究处副处长吕景礼,天津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张赫、雷建军,天津大学财务处副处长韩琳琳,以及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天津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中心、校内相关部处以及有关学院项目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由天津大学医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李伟锋主持。

image2.png

明东表示,天津大学积极促进医工深度交叉融合,设立“医学+”专项基金项目,逐步构建四级阶梯式医工交叉科研体系,支持附属医院和医学中心与校内科研人员联合开展研究。对此,他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深化校院协同,促进校院科研人员高质量匹配,强化实质性科研合作;二是强化学科交叉,整合优势资源,构建成熟的跨学科研究团队;三是完善保障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及奖励机制,保障项目完成质量与成果产出效率。天津大学愿与各位一道,积极推动“医学+”专项基金高质量服务于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健康天津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image3.png

吕景礼代表天津市科技局对本次培训会的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天津大学“医学+”专项基金的设立充分彰显了“医学+”科研创新的活力,也在全市开创了医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医教研协同推动科研创新的又一典型范式。天津市科技局期待与天津大学继续深化合作,通过专项基金选拔培养出更多优秀医学人才,推动科研原始创新,为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打下坚实基础。

image4.png

培训环节,李伟锋首先从基金设立背景、项目方案设计、基金立项情况、项目组织实施、失信行为管理等方面对天津大学“医学+”专项基金项目进行详细解读。他表示,天津大学将一如既往做好基金管理和科研对接服务工作,促进校院双方科研合作走深走实,真正实现学科交叉融合。

image5.png

刘洪亮从卫生健康科研项目、医学科研诚信、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他强调,科研诚信是底线,绝不可突破,作为科研工作者要严格按照要求完成项目,杜绝指标梯次下降;同时科研管理部门要从源头抓起,强化过程管理,做到科学精细、公正公平,共同营造诚信、健康、充满活力的医学科研环境。

image6.png

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基础研究处专家冷雪讲解了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制度,并针对科研项目申报、实施、结题各个环节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详细介绍。她强调,项目执行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image7.png

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基础研究处专家张兵对天津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资金管理政策要点进行介绍,讲述了“十四五”我市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强化科研经费日常管理与服务等方面。他表示,希望广大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用好经费管理政策,着力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image8.png

张赫分别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要求进行详细介绍。他强调项目管理要完善事项报批、完善档案材料、注重科研诚信、加强沟通机制,进一步保障项目顺利执行。

在15日下午及16日的培训中,雷建军介绍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及科技计划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伦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陆麒解读了科技伦理有关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天津大学财务处副处长韩琳琳介绍了天津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首批预审员徐旭进行了专利预审介绍及专利撰写培训,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康苏媛就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进行介绍。

此次培训还设有经验分享环节,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秀云、医学院教授姬晓元、医学院副教授宋西姊、天津医院主治医师陈立明分别结合自身实际,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优青项目、国自然项目、“医学+”专项基金项目统筹开展与研究团队合作进行经验分享。

微信图片_20240619110345.jpg

据悉,天津大学“医学+”专项基金(医工结合基金)在科技强国战略的指引下,2020年起依托天津市应用基础研究自主立项政策设立,支持附属医院、医学中心与校内科研人员联合开展医工交叉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旨在培育更多高水平医工结合科技创新项目,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源源不断地造就医学应用基础研究后备力量。目前,2023年度“医学+”专项基金评审与立项工作已完成,共计支持30项。

(编辑 张华 马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