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人文艺术学院:以文化人 创造未来

      2024-03-29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我们培养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首先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在人工智能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常常思考,什么样的教育培养的人是不会被机器所取代的?我们认为是“灵魂”的教育,今年学校工作要点也特别强调要开展“有灵魂的工程教育”。而人文艺术恰恰是养育灵魂的。以文化人,创造未来,这是天津大学党委赋予人文艺术学院的光荣使命。人文通识教育就是我们养育学生的重要方式。

——以人文通识课程补齐短板。学院加强人文通识教育研究,在教务处、文科办支持下,建设“沟通与写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共艺术教育”三个核心课程群,去年建设本科通识课程立项19项,特别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学生短板,有组织地开设课程。比如沟通与写作是工科生的短板,我们整合优质师资,组建教学团队,试点开设《应用写作与思维训练》通识必修课。此外丰富沟通写作课程群,发掘学工部、新媒体学院等的师资,开设《职场沟通与表达》《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等沟通写作类课程,努力让同学们不但走出去能干,也要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策马定乾坤”。再比如,针对学生阅读量少的情况,我们增开经典导读课,《论语》导读、《左传》导读、《世说新语》经典阅读等等。为了增强同学们的家国情怀,开设《天津大学校史》《天津历史与文化》《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等历史类课程。鼓励教师建设网络微课项目,以短视频等青年喜欢的方式培养人文素养。还开设了书法、篆刻、民俗、人物传记等课外实践课程。

——以中华传统文化滋养学生。举办“如何读懂中国画”“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等系列讲座,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开办暑期文化研学营,面向“未来天大人”阐释传播中国大学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美育浸润空间、口袋展廊,开办露天小剧场,抓住中秋、端午、小满等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气举办文化活动,邀请屈原后裔、泥人张、乐器张等给师生带来传统文化和非遗的体验。在海棠季举办书画展、《千里江山图》赏析、汉服之美讲座,传习经典艺术。为学院每个班配备艺术教师担任美育导师,美育导师们带着学生参观博物馆、看画展、听戏、扎灯笼,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与经管学部一起举办“纪念刘豹先生诞辰百年艺术特展”,还将与材料学院一起举办画展,为王东坡造像,努力把画展办到各个学院,办进师生心中。此外,把科技与人文结合起来,坚持举办中国古代科技名著导读,与兄弟学院师生一起读《黄帝内经》《考工记》《天工开物》《梦溪笔谈》,让工科师生更有人文底蕴。

——以优秀文艺作品书写时代。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学院组织师生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比如,组织“春华杯”文学作品创作大赛,引导同学们用文学作品书写这个伟大的时代,20多个学院学生积极投稿,不少工科生都创作了出色的文学作品;再比如,结合党史学习、师德师风等主题,组织艺术教师创作《世纪摇篮》《十八罗汉》《素心铁骨》等画作,用艺术作品讲好红色故事,讲好“大先生”故事,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质生产力是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的,工科生创造的工业产品中要体现人文关怀,这更需要我们的工科生具有人文素养。我们将继续探索,以人文“养育”,以艺术“赋能”,为工科生插上翅膀,提升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学院将不负使命,继续加强人文通识教育,为培养未来人才贡献人文艺术的“洪荒之力”。

(编辑 刘晓艳 段智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