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解放日报:砥砺创新,探索管理学“中国之道”——2021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巡礼

      2021-11-26       

《解放日报》221年11月26日 04版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顺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而生,已成为推动世界运转的无形之手。

《国语》有:“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后世常以“经天纬地”形容掌理四方的才能。

这道时代赋予的大题,中国管理学界正精心答卷。砥砺创新,经纬四方。

2005年9月发起成立的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是中国人自己设立的管理学界第一个奖励“基金会”。宗旨是奖励中国在管理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工作者,倡导管理学理论符合中国国情,并密切与实践相结合,推动中国管理学长远发展,促进中国管理学人才的成长,提高中国管理学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迄今,62位菁英获奖,得到广泛认可。

今天,复旦管理学论坛暨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举行,星光熠熠……

2021年“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获奖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管中国竞彩网教授、技术创新与管理学专家许庆瑞。

2021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奖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中国竞彩网教授李一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大军,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张维。

2021年“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获奖人: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

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播下“创新”的种子

2021年“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获奖人 许庆瑞

20世纪80年代,如今的热词“创新”对当时的企业与老百姓来说并不熟悉,甚至还有些陌生。有一位学者,却已围绕它开启了绵延一生的学术研究事业。

他是众多中国企业的益友,用创新管理的闪烁智慧推动它们成长为市场经济下创新的主体;他是众多中国创新管理领军人才的良师,用“高精笃合”之风让“创新”成为浙江大学管中国竞彩网的金字招牌;他是中国技术创新管理领域当之无愧的开拓者,被后辈们敬为“中国创新管理之父”。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管中国竞彩网教授许庆瑞。

最早提出“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1980年,浙江大学选派时任科学管理系(浙江大学管中国竞彩网前身)系主任的许庆瑞作为访问学者赴美进修,为培养技术管理专门人才做准备。那是改革开放浪潮初掀的岁月,踏上探索新途的中国企业亟需技术创新管理的“药方”。远行的许庆瑞,便似最初的“寻医问药”之人。

浙江大学管中国竞彩网前院长、许庆瑞的弟子吴晓波至今仍记得老师归国时的“家当”——整套的专业书籍、大量的参考文献、好几十沓用英文书写的课堂笔记“Class notes”,还有一个新词:“创新”(innovation)。正是这个词,开启了许庆瑞此后绵延四十载的坚定学术路,也孕育了以此为特色的创新管理学“浙大学派”。

许庆瑞是国内最早提出“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的人。在中科院管理科学组于1982年召开的会议上,他针对中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的问题率先发出此项呼吁。为了让中国企业掌握科技创新与管理相关知识,他还全情投入编写了《研究与发展管理》与《技术创新管理》两部教材类专著。

20世纪80年代初,受制于薄弱的技术积累,许多企业将快速追赶寄希望于技术引进。然而,单纯的“师夷长技”并不能补足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反而常常令之陷入“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

“企业要在技术引进之后就竭尽全力地开始创新。”通过在多家企业的调研,许庆瑞及吴晓波等团队成员总结、提炼出了“二次创新”理论模型,并将“二次创新”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定位为有别于西方经验的“工艺创新先导、产品创新跟进”的反向U/A模式。

时间步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转型的深化对中国企业的适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许庆瑞进一步发现,工艺创新与产品创新之间的不平衡恰恰是这家企业当时无法在竞争中突破重围的根本性原因。究其背后,正是“静态的、线性的、孤立的技术创新观”所带来的局限。他就此提出了“组合创新”的理论框架,强调将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重大创新与渐进创新、显效创新与隐(潜)效创新、内源创新与外源(合作)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文化创新组合,形成组合创新管理范式。

21世纪到来,全球化令世界快速“变平”,中国企业的舞台进一步拓展,也面临全新挑战。在“组合创新”理论基础之上,许庆瑞带领浙江大学创新团队结合对海尔、宝钢、中兴通信、惠普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调研,提出“全面创新”理论。

工厂调研已成他的“师门传统”

纵观许庆瑞的技术创新管理研究脉络,孕育理论的那一片沃土,始终是中国企业的真实管理实践。工厂调研几乎已成了许庆瑞的“师门传统”——凡是他的学生便“逃”不过和老师一起去蹲点,与工人同吃同住、聊天谈心,而后“从工人的心里话发现创新管理的理论线索”。

回顾这样做的初衷,许庆瑞说,“管理学不是坐在图书馆里想出来的学问,而是管理学研究者在实验室、工厂观察总结出来的”。

调研过程中,许庆瑞与工人一起睡宿舍的大通铺,真正走到工人群体之中。而这样的态度,也令他始终是学生心目中的表率。同时,不断从中国企业实践中挖掘新知的许庆瑞与浙江大学创新团队也不断用这些成果反哺中国企业的成长。

20世纪90年代初,在许庆瑞的积极倡导与推行下,由当时的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主持的国内首个技术创新工程正式出台。北大方正、南京化工等5家企业被选为试点企业,海尔也位居其中。许庆瑞受邀赴海尔授课。自此,两方开启了长逾30年的合作。

2002年,在常驻海尔内部调研10年后,许庆瑞及浙江大学创新团队帮助对方建立起全面创新管理体系,并搭建了技术创新平台。此后,海尔的技术创新成果出现了“井喷”。2005年,曾经将全面创新管理体系称之为“海尔未来发展资本”的海尔创始人张瑞敏,提出“世界就是研发中心”的口号,以“全面创新”理论布局集团的创新体系。

经由许庆瑞及浙大创新团队“把脉开方”的中国企业还在不断增加。在“创新”热度持续升高的当下,作为最初的引路人,许庆瑞尽管已逾90岁高龄,却还未停止学习和追索。

他的学生陈劲提道:“许先生其实一直在工作,他走在时代的前列,想要把中国的创新,往更高的层面去做。” (雨霁)

在管理信息系统领域开拓耕耘

2021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奖人 李一军

在科学的春天,钱学森所倡导的将计算机与企业管理结合的设想,在国内播下一粒种子,孕育了一个全新科研领域——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而这块处女地,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中国竞彩网教授李一军耕耘半生的热土。

“在当时是非常新的观点,我很感兴趣,也很向往。”他说。40多年来,作为较早的探索者之一,李一军致力于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领域的研究,提出了企业生产管理的系统化决策支持理论与方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开发方法,与此同时,还积极探索我国管理科学基础研究的规律,为中国管理科学基础研究发展作出贡献。

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热土奋斗半生

管理信息系统的问世,是方兴未艾的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管理领域发动的一场技术革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早期,管理信息系统仅用于一些单项业务的处理,如库存统计、财务报表核算等,目的是节省人力,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但是,李一军有着更大的梦想。

20世纪80年代,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企业生产管理也面临着市场化转型,如何将市场需求与企业内部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管理,是当时面临的挑战,亟待研究者利用计算机技术为企业管理者解决难题。

在黄梯云教授的指导下,李一军长期深入企业调研,借鉴国外MRP-II管理思想和方法,并与我国的管理实践相结合,通过将数据处理技术与管理模型相融合,率先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预测、计划排程、能力平衡的信息系统优化方法,实现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突破了过去计算机仅用于单项业务的处理,为企业生产管理提供了系统化决策支持。

如此,管理信息系统便不仅是一个信息处理工具,还成了辅助管理者进行决策的帮手。这一成果成功应用于多家企业,提高了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决策的支持水平,推动了我国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发展。

领衔开发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1993年9月27日,为建设三峡工程,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下简称“三峡总公司”)正式成立。作为一个规模空前的水利建设工程,在建设之初,三峡总公司便提出要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类似大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当时国内尚属空白,国外也无成熟案例可借鉴。

由哈工大主持设计的方案获胜,成为“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牵头研究单位。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只许胜,不许败,重担落到了项目负责人李一军的肩上。他带领一支将近三十人的多学科交叉团队,一头扎进了工地里,一边学习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相关知识,一边做研发,同时还得努力克服北方人在南方的水土不服。

经过反复探索论证,李一军执笔撰写了《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规范》《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说明书》,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中创造性地使用了一些新方法。比如以工程建设为核心设计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以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的体系结构进行系统整体设计规划,同时采取了系统整体规划设计与分阶段快速原型开发的方法和技术路线等。

经过将近五年的努力,“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边研制、边投入使用,有效地解决了多业务领域需求协调、跨技术平台的分布式处理和信息共享、系统集成等管理与技术难题,实现了跨组织、跨部门信息共享和高效处理,为各级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支持,实现了三峡工程管理现代化的目标。在经济效益方面同样成效显著,其中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开发后四年进行测算,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00万元。

“能够亲身参加国家的重大工程建设,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团队成员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出了艰苦的努力,用我们的知识和汗水交出了较为满意的答卷,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李一军说。

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研制,是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工作的一次“成人礼”。而与此同时,李一军又向电子商务、商务智能等新领域进发。 (李斯嘉)

以智能助力决策

2021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奖人 曾大军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大军从事学术研究近30年来,一直致力于以计算手段辅助解决传统上属于管理学领域的问题。他的研究成果为电商平台、社交媒体设计评估自动推荐算法,新冠肺炎疫情大数据分析、预测与建模工作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归国15载,他运用大数据解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传统的管理科学理念以及运筹建模思路,应对来自电子商务、媒体融合、社会安全、公共卫生和应急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挑战,探索出一条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应用需求驱动创新发展之路,并多次为解决重大安全问题及应对突发事件建言献策。

“未来管理科学的发展,如果没有大量真实数据作支撑、没有人工智能手段来赋能,我们可能会失去很多研究机会,失去在社会上产生更大影响力的机遇。”曾大军希望今后能有更多青年人才关注“社会计算”和“决策智能”领域,并致力于推动与国家战略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

将复杂网络引入自动推荐算法

曾大军的学术贡献,代表性地体现在他对自动推荐算法的创新上。

当今社会,人们通过算法来挖掘新的商业价值,捕捉新的商业模式。利用自动推荐算法,商家定向投放广告,平台做个性化推送,用户接收有效资讯,商家和平台又通过积累用户数据来了解市场需求……“算法经济”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动推荐算法的初衷,就是在海量信息时代,降低信息搜寻与交易成本。过去几十年里,国内外学者已经创造了上千种推荐算法,积累了厚重的文献。曾大军则另辟蹊径。他琢磨的问题是,既然单个用户的兴趣有很大随机性,那为什么推荐算法还能够产生效用?相比在前人基础上做出一个更好的算法,他更倾向于探索在什么情况下什么算法是管用的,算法本身还能够有什么样的应用潜力?

他就此改变了以往的垂直研究路径,从横向切入,研究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间的交互行为,并且抓住了当时复杂网络理论发展的契机,设计出一种基于网络分析的推荐算法框架。

这个框架能够统一描述多种推荐算法,并适应不同的数据特征。一些新的推荐模型和算法就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了。

多年来,曾大军在扎实的学术基础上不断寻求突破,并因在“协同计算和安全信息学”方面的贡献,于2015年当选IEEE会士、在2017年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

“这是科学家天然的责任”

科学界常说,搞科研“既要顶天、也要立地”,顶的是原始创新的天,立的是实践应用的地。

2020年1月20日,曾大军团队开始与合作单位一起,收集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数据,通过对比非典疫情数据,研究病毒传播特征与扩散能力,分析研判动态疫情形势,寻求为疫情应急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持。

疫情突发,检测手段和医疗资源有限,疫情早期的数据报告也存在缺失或不准确。当时,团队将人口流动数据纳入了分析模型,利用中国大陆地区除湖北以外的确诊患者数量,来推测武汉及湖北地区实际感染的规模。

在2月初,团队就对武汉市、湖北省以及中国竞彩网感染人数进行了预测。后来证实模型是比较准确的,这对疫情防控与政策制定起到了借鉴作用。

事实上,曾大军团队与各级疾控中心合作已超过15年。其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手段得到大量运用,增强了公共卫生监测预警的能力,尤其是提高了对传染态势早期预警的敏感性和风险研判的准确度。

抓住社交媒体兴起的契机,曾大军的建树不仅在公共卫生领域,还扩展到打击电信诈骗、网络犯罪、促进媒体融合等领域。在曾大军看来,科学家精神不仅意味着治学严谨,更要求带有问题导向。

“在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和领域中,我们如何提炼出有科学意义的、有深度的、需要从科研上突破的关键点?这是科学家天然的责任。” (黄梓)

吹开金融工程研究“中国风”

2021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奖人 张维

一辆自行车、一个双肩包,是他的日常装备,朴素且低调的他带领团队创造了金融工程领域研究的诸多第一: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实物期权研究项目、国内第一本实物期权译著、国内首部计算实验金融专著……

即便已有这么多“第一”,他也从未停下开拓的步伐。他就是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张维。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领域教育和研究的学者之一,张维致力于从中国现实中发现问题,基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情景,在金融工程、金融大数据分析以及计算实验金融等领域深耕,推动了金融工程、金融科技等学科在中国的发展。

推动我国“金融工程”学科从无到有

张维本是系统工程专业出身。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敏锐捕捉到金融工程作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领域,孕育着丰富的前沿增长点,这一干,就是20年。

1995年,我国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证券市场正开始蓬勃发展,当时身在美国的张维跃跃欲试,向国内申请“金融资产定价理论与模型的实证研究”项目,当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资助,成为我国首个实证金融资产定价的科学基金项目。该项目在中国首次系统地归纳总结了资产定价理论的核心思想,结合并利用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若干特点,对资产定价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投资者异质性、发行机制等角度发现了新的定价影响因素。

1996年,张维又成为我国第一个关于金融工程和金融数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之一。同年,张维在天津大学创建了金融工程研究方向,在国内高校中首批招收了金融工程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从那时开始,在张维与国内同行的积极倡导下,我国“金融工程”学科从无到有,不断壮大。

20世纪末,张维赴美访问。在一次座谈上,他偶然瞥见旁边的人手里拿的学术论文,上面有一个词叫“实物期权(Real Option)”。“那个时候我从来没听过这个词,所以我就问他你这个文章能不能给我看一看。”回去仔细研读后,张维确信,“这个东西对我们有用”。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又对了。张维回国后迅速着手翻译出版了国内的第一本实物期权理论著作,并成功获批我国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实物期权研究项目。

结合中国届时尚在发展过程中的金融市场体系之非完备性、企业投资决策面临不确定性的现实需要等特点,张维将期权定价理论与博弈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套实物期权博弈应用的标准化流程和数理模型,对投资决策风险管理的技术提供了基础性的指导。

“学者要关心大事”

“学者要关心大事,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要从国家的大政方针、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找寻本领域的基础研究问题。”张维说。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注始终贯穿于他的学术研究之中。

张维凭借自己敏锐的学术嗅觉,将依托数字技术发展起来的计算实验研究前沿与中国金融实践场景相结合,在国内率先开辟了一个“小众”领域:计算实验金融。

之所以说“小众”,是因为该领域“门槛”较高,需要用到复杂适应系统、多智能主体建模等信息科学理论和技术工具。这时,张维的系统工程学科背景派上了用场。

他将系统仿真的诸多思想和多智能主体建模相结合,通过建立具有中国金融市场制度及投资者特点的人工金融市场模型,扩展了金融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结论,并于2010年出版了国内计算实验金融领域第一部学术专著《计算实验金融研究》。张维在计算实验金融领域的具体贡献之一,是搭建了一个大规模的、基于并行计算的,且基于中国金融市场特点的多智能体的计算实验金融模型。该模型能够利用计算机程序仿真异质投资者行为及其演化、交易制度变化等要素对资产价格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简单说,就是可以在资本市场做实验。”

他的这些工作也赢得了业界的高度关注。本世纪初,他领导的团队利用计算实验金融技术平台,先后承担了中金所、上交所的合作项目。 (华璐月)

“做一片中国人自己的玻璃”

2021年“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获奖人 曹德旺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被称为“玻璃大王”。他曾评价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一片中国人自己的玻璃”。

从商40余年,他创办的福耀玻璃目前占据国内市场68%份额,全球市场28%份额。

今年5月,曹德旺创办的慈善基金会计划出资100亿元,投入筹建福耀科技大学,致力于培养攻克高新技术领域难题的顶尖人才。

心无旁骛做实业

“企业家应该考虑兼善天下的效果。”从曹德旺决定投身汽车玻璃产业开始,他的每次决策都被这一理念指引。“我们是引领着社会经济前进的团队,越是碰到困难,越要冷静地面对现实,能大胆地挺身而出,来承担这个责任。”

曹德旺而立之年开始真正接触玻璃,彼时的他在福清高山异形玻璃厂担任采购员。1983年10月,他承包了连年亏损的福州市福清县下属高山镇的异形玻璃厂。

刚开始,玻璃厂专门生产水表玻璃。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口汽车大量涌入中国。然而,汽车维修市场使用的汽车玻璃基本依赖进口。1984年,曹德旺决定进入汽车玻璃领域。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困难可想而知。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从芬兰引进最先进生产设备,中国竞彩网各地搜罗人才进行技术攻关,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研制出的汽车专用玻璃,比当时市场上的日本玻璃便宜不少,产品供不应求。

1987年,曹德旺联合11个股东筹资627万元,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福耀玻璃逐渐成长壮大。

1993年6月10日,福耀玻璃登陆A股市场。借力资本市场,福耀玻璃实现了腾飞式发展。

在此过程中,曹德旺引进独立董事制度、聘用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推行职业经理人等,是在国内首开先河的民营企业家,从而把福耀玻璃打造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全球企业。

在竞争中互利共赢

回顾企业出海历程,曹德旺认为,面对国际竞争要有共赢精神,真正在国际舞台生存下来必须适应国际商业规则。

早在25年前,福耀玻璃就开始了国际化历程。曹德旺卖给美国大批发商的每片玻璃不到30美金,他们的零售市场卖100美金。“因此我就想到美国南卡州去建个仓库。1995年到1997年,在美国买了110英亩土地,打算先建仓库,后建厂房。结果经营3年亏损几百万美金。”

曹德旺请了专业人士进行调研发现,美国市场层级太多,中间层层加价,建议福耀玻璃改变销售模式,变分销为直销,关闭仓库跳过二级批发商,直接对第三级供应商。曹德旺一听有理,从善如流,并在1999年转亏为盈。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企业对国际竞争规则的不熟悉,让中国企业屡遭反倾销调查。福耀玻璃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于2002年胜诉加拿大反倾销指控,成为中国入世后第一起胜诉案例。

2010年以后,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浪潮,福耀玻璃延伸了汽车玻璃产业链,先后在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1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现代化生产基地和商务机构,并在中美德设立6个设计中心,更深入到世界市场的大海中去。

出资百亿建大学

今年5月,河仁慈善基金会发布一则消息,该会计划总出资100亿元投入筹建福耀科技大学。学校性质为共同探索新型民办公助的形式,实行错位办学,按照“高水平、应用型、国际化、市场化”办学理念,兴办理工类科技应用研究型大学。

河仁慈善基金会成立于2011年5月。当时,曹德旺向河仁基金会捐出个人所持福耀玻璃3亿股股票,过户当日市值35.49亿元。这是中国第一家经由国务院审批、以金融资产(股票)创办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截至目前,基金会累计已捐出34亿元,股票市值116.30亿元。

“抱着感恩的心态,我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帮助社会。”曹德旺说,“做企业就是做人,你先把做人做好了,做事没问题,很多人会帮助你。” (龚凡)

解放日报:https://web.shobserver.com/

(编辑 刘延俊 张佳丽)